- 拼音版原文全文
林 上 人 归 蜀 宋 /释 崇 岳 明 明 此 事 不 由 他 ,吃 饭 无 端 咬 著 沙 。自 己 灵 光 皆 丧 尽 ,三 千 里 外 摘 杨 花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不由(bù yóu)的意思:不由表示无法抵挡、无法控制,不由自主的意思。
吃饭(chī fàn)的意思:指进食、用餐的行为。
里外(lǐ wài)的意思:指内外两个方面,从内到外或从外到内。
灵光(líng guāng)的意思:指思维敏捷、反应迅速、见解独到的才智。
明明(míng míng)的意思:显而易见;明明白白地
千里(qiān lǐ)的意思:指很远的距离。
三千(sān qiān)的意思:形容非常多,数量巨大。
无端(wú duān)的意思:没有理由、没有根据、毫无道理
杨花(yáng huā)的意思:指人的心思不定,容易受外界诱惑或干扰。
自己(zì jǐ)的意思:指个人,表示一个人独立思考、做事、承担责任的能力和意愿。
- 鉴赏
这首诗名为《林上人归蜀》,作者是宋代的佛教僧人释崇岳。诗的内容看似描绘了一位修行者在日常生活中不经意的疏忽,通过吃饭时咬到沙子这一细节,寓言了内心的不专注和修行上的欠缺。"明明此事不由他",表达了事情的发生并非出于本意,暗示着即使是简单的日常生活,也需要全神贯注;"吃饭无端咬著沙",形象地揭示了注意力的分散;"自己灵光皆丧尽",意味着修行者失去了内心的清明与洞察力;最后"三千里外摘杨花",则进一步强调了距离之远和心境之散乱,即使身处远方,若心不静,也无法真正领悟佛法或生活中的真谛。整首诗以日常生活小事为切入点,寓言了禅修中对内心专注的追求。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夜坐有怀
冲风凛欲冰,积雪寒未扫。
春光来何迟,双鬓倏已老。
悲吟北窗下,孤坐对参昴。
不忧釜生鱼,漫谓诗可饱。
平生赏音人,团聚苦不早。
陈翁气金玉,蔡子文斧藻。
仓皇一骇散,各适千里道。
悠悠残岁月,忽忽老怀抱。
道腴虽自味,俗况固难好。
无疑赵居士,欲刬佛殿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