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2日(农历三月廿五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二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牡丹时·其一》
《牡丹时·其一》全文
明 / 李贽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牡丹才记欲开时,芍药于今离披

可是山中无人到,花开花谢总不知。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开花(kāi huā)的意思:指事物开始显露出美好的一面,也可以指事物达到最佳状态。

可是(kě shì)的意思:表示转折、对比关系,用于引出不同于前面所说的事实、情况或观点。

离披(lí pī)的意思:形容人或事物表面上看起来很好,实际上内部已经破败不堪。

牡丹(mǔ dān)的意思:比喻人才、美女等在某种环境下得以展露才华或美貌。

芍药(sháo yào)的意思:指人的美貌或事物的美丽,也可形容某人的才情或某事物的优美。

无人(wú rén)的意思:没有人,没有人照料或管理的状态

于今(yú jīn)的意思:指到了现在,表示时至今日。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自然界的季节更替与生命的循环,通过对比牡丹与芍药的不同命运,以及山中无人的寂寥景象,表达了对生命短暂与自然规律的深刻感悟。

首句“牡丹才记欲开时”,牡丹作为春日的象征,刚刚萌发出开放的迹象,预示着生机与希望的到来。这里的“记”字,既指牡丹自身感知到春天的气息,也暗含了诗人对美好事物即将来临的期待与喜悦。

次句“芍药于今久离披”,芍药与牡丹并称“花中二绝”,但此时却“久离披”,意味着它已经凋零,不再绽放。这不仅是对芍药当前状态的描述,也是对生命易逝、繁华终将消散的感慨。

接着,“可是山中无人到”,点明了环境的孤寂与荒凉。在这样的背景下,无论是牡丹的盛开还是芍药的凋零,都显得格外孤独,无人欣赏或感知。这一句深化了主题,让读者感受到自然之美与人类情感之间的隔阂。

最后,“花开花谢总不知”,总结了前文的对比与思考。无论是牡丹的盛放还是芍药的凋零,都在无人关注的情况下默默进行,体现了自然界的生命循环与人类意识之间的距离。这句话蕴含了对生命意义的深思,即即使是最为绚烂的生命过程,也可能因缺乏关注而变得无足轻重。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比和象征手法,展现了自然界的生生不息与人类情感的相对孤立,引发了对生命价值和存在意义的哲学思考。

作者介绍
李贽

李贽
朝代:明   字:宏甫   号:卓吾   籍贯:福建泉州   生辰:1527~1602

李贽(1527~1602),汉族,福建泉州人。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李贽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号卓吾,别号温陵居士、百泉居士等。历共城教谕、国子监博士,万历中为姚安知府。旋弃官,寄寓黄安(今湖北省红安县)、湖北麻城芝佛院。在麻城讲学时,从者数千人,中间还有不少妇女。晚年往来南北两京等地,最后被诬下狱,自刎死于狱中。其重要著作有《藏书》、《续藏书》、《焚书》、《续焚书》、《史纲评委》。他曾评点过的《水浒传》、《西厢记》、《浣纱记》、《拜月亭》等等,仍是至今流行的版本
猜你喜欢

八月二十三日夜走西山

妇病不能进,儿啼不肯行。

苍茫荒野外,北风鼓鼙声。

老幼夜中逃,失路入榛荆。

月出天欲曙,山头烽火明。

邓卒一战溃,敌势遂纵横。

昨朝使帖下,主将亦还营。

嗷嗷二十载,何时见升平。

我生值世乱,世乱难为生。

(0)

读李训郑注传二首·其一

谁教阉宦作权臣,肃代优游到敬文。

三子谋疏谁不道,泄机也合罪刘蕡。

(0)

渔父词.赋胡直之溪桥莲塘二首·其一

溪桥脚下水平分,桥柱萍粘浪打痕。

天向晚,日搀昏,两簇青烟断岸村。

(0)

次韵刘少宣

旅窗蝶梦晓惊回,默数流年秪自哀。

与世迂疏甘袖手,及身强健且衔杯。

桐凋翠叶看看尽,菊著黄花旋旋开。

杖屦南庵访幽事,秋光满眼送诗来。

(0)

梁山宫图

梁山宫高高切云,秦家箫鼓空中闻。

宫殿作云王作龙,何人敢谒滈池君。

珠围翠绕穷天下,道上行人衣半赭。

不觉生灵血液枯,化为宫上鸳鸯瓦。

朝卢生,莫侯生,师事二人学羡门。

焉知以政藏其身,神仙亦死何曾神。

空能诈取六孱国,不识卢生真閒客。

种成间隙卢生去,尚令道士作鬼语。

祖龙竟堕此机中,以璧见欺犹未悟。

鱼腥引得扛鼎来,梁山火灭汉旗开。

何如后世丹青手,一夫不役千楼台。

梁山之图却传世,梁山之宫安在哉。

(0)

释迦出山息轩画

庞眉袖手出岩阿,及至拈花事巳讹。

千古雪山山下路,杖藜无处避藤萝。

(0)
诗词分类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诗人
胡则 叶衡 许询 彭启丰 郑谦 刘统勋 徐贤妃 吕公著 萧翼 任华 伯夷 崔旭 张建封 陈敬宗 联元 刘皂 李从周 张翰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