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鉴赏
这首诗以“会堂和杨晋庵先生勉学诗七首(其三)”为题,由明代诗人曹于汴所作。诗中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天真”与“明”比作一面镜子,映照出世间众生的面貌,寓意深刻。诗人通过这面“镜”,表达了对杨晋庵先生勉励学习的感激之情,同时也希望在学习之路上能够携手同行,共同探索知识的海洋。
“同此天真同此明,宛如一镜罗群生。”这两句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仿佛一面镜子,映照出每个人内心的纯真与智慧,展现出一种平等而包容的精神境界。这里的“天真”不仅指儿童的纯真无邪,更蕴含着对世界本真的追求和理解,“明”则象征着智慧与洞察力,两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对生活的深刻认识。
“烦君提我迷途里,沂水河边好共行。”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杨晋庵先生的敬仰与感激之情。在人生的道路上,每个人都可能迷失方向,而先生如同灯塔,指引着前进的道路。诗人希望能够与先生一同漫步在沂水河边,共同探讨学问,分享智慧,共同成长。这里不仅体现了师徒之间的深厚情谊,也蕴含了对知识探索的渴望和对友谊的珍视。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天真”与“明”的比喻,以及与友人共同学习、探索的愿景,展现了诗人对于知识的热爱、对于友情的珍惜,以及对于人生道路的思考和追求。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蓦山溪
蹉跎十载。养就真无赖。
事事不萦心,更绝尽、凡情世态。
将迎冷淡,度日且闲闲,翻着袜,倒穿衣,一任人憎爱。
铸就三尺,龙泉快。气焰彻天庭,又不见、全牛可解。
踟蹰四顾,不敢等闲看,随身带。
密封缄,地久天长在。
满江红.遁庵兄以闵菊乐府见示三复之馀倚歌和之
谁把秋香,偏著意、植根姑射。
尘土外、鲜鲜元有,可人容质。
日久渐随芜共没,岁寒还与松同洁。
傲新霜、还有两三枝,天应惜。巾自漉,醅微白。
人已老,欢犹昔。爱此花不负,渊明清节。
醉里不知人世换,悠然独倚西风立。
问一中、时复慰穷途,何如泣。
沁园春
养浩颐神,离欲澄虚,物外定观。
见玉关倾落,霜千点聚,碧岩漂渺,雪降团团。
混内豁然,空中有象,天地相交四兽攒。
前朱引,后玄随左右,虎绕龙蟠。黄宫捧出神丹。
遇此物疵盲法体安。
使蛇吞一粒,成龙变翼,鵸鵌达者,立化祥鸾。
点铁成金,回骸起死,梼杌逢之返降檀。
君知否,上登仙入圣,不足为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