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雪空斋掩,山风古殿开。
桂寒知自发,松老问谁栽。
白云(bái yún)的意思:指白色的云彩,比喻轻松、自由自在的心情。
惆怅(chóu chàng)的意思:心情郁闷、烦恼不安。
渡杯(dù bēi)的意思:指渡过酒杯,形容善于饮酒或能耐酒量。
谷口(gǔ kǒu)的意思:指山谷的出口或河流的入口。也用来比喻事物发展到临界点或关键时刻。
江水(jiāng shuǐ)的意思:指江河水流,多用来比喻事物的发展变化。
莓苔(méi tái)的意思:指草木生长茂盛的样子。
青霭(qīng ǎi)的意思:形容山水或景色迷蒙、朦胧。
泉源(quán yuán)的意思:指事物的根本来源或根本原因。
山僧(shān sēng)的意思:指隐居山林的僧人,比喻远离尘嚣,修身养性的人。
山风(shān fēng)的意思:山风是指山区的风,也用来形容心境高远、胸怀宽广。
深入(shēn rù)的意思:深入指进一步深入、更加深入地了解或探索某个领域或问题。
树杪(shù miǎo)的意思:指树木的尽头,比喻事物或人到了最后阶段或极限。
湘江(xiāng jiāng)的意思:指激流勇进,形容人们积极向上、奋发向前的精神状态。
云来(yún lái)的意思:指事情或情况突然发生或出现。
自发(zì fā)的意思:自然而然地发生或表现出来。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人在自然中漫步的景象,通过对山路、泉水、树木等自然元素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佛法修行的向往和生活的超然。诗中的意境幽深,语言质朴而富有韵味。
"山僧候谷口,石路拂莓苔"一句,设置了一种等待和准备的情景,"山僧"指的是居住在山中修行的僧人,而"谷口"则是他们等待或观察的地方。"石路"代表了通向内心世界的道路,而"拂莓苔"则描绘了一种清贫而不失自然之美的生活状态。
"深入泉源去,遥从树杪回"表达了僧人对自然的深刻体验和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态度。这里的"泉源"象征着生命之源,而"树杪"则可能暗示了一种高远和超脱。
"香随青霭散,钟过白云来"一句,则描绘了僧人修行时的宁静与神圣。"香"可能是指佛前的香炉,而"青霭"则是一种超凡脱俗的气息。"钟声"则象征着规律和仪式,"白云"则给人以自由和无拘的一种感觉。
"野雪空斋掩,山风古殿开"这两句,通过对野雪和山风的描写,再现了僧人的生活环境。这里的"野雪"可能象征着清冷与寂静,而"古殿"则给人以历史的沉淀和佛法修行的悠久传统。
"桂寒知自发,松老问谁栽"一句,则在于表达自然界中生命力的旺盛与超脱尘世的观念。"桂"和"松"都是常见的象征植物,它们的特性(如桂树的香气、松树的长寿)往往被用来比喻人生和修行。
最后两句"惆怅湘江水,何人更渡杯"则流露出一种对过往生活的怀念与对未来的迷茫。"湘江水"可能象征着诗人的故乡或是某种情感的寄托,而"渡杯"则让人联想到了古代文人雅士间相互赠送酒杯以表达友情和思念的情景。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表现了诗人对于佛法修行的向往和生活超然的境界,同时也流露出了一种淡淡的忧愁与对过往美好的怀念。
一室炉峰下,荒榛手自开。
粉牌新薤叶,竹援小葱台。
树黑云归去,山明日上来。
便知心是佛,坚坐对寒灰。
南国披僧籍,高标一道林。
律仪精氎布,真行正吞针。
掇火身潜起,焚香口旋吟。
非论坐中社,余亦旧知音。
东阳宾礼重,高馆望行期。
埽簟因松叶,篸瓜使竹枝。
捲帘闻鸟近,翻枕梦人迟。
坐听津桥说,今营太守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