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躯长,君躯短。
《缫丝歌》全文
- 鉴赏
这首《缫丝歌》由明代末年至清代初期的诗人陈恭尹所作,通过对比小虫与君子的形象,以及对缫丝过程的描绘,表达了深刻的社会寓意和人文关怀。
诗中首先以“小虫之大小指如,君子之躯七尺馀”开篇,将小虫与君子的身体尺寸进行对比,暗示了社会地位与物质条件的巨大差异。接着,“镬烹小虫胡为乎,将以为衣荣君躯”一句,运用夸张的手法,将小虫比喻成被烹煮的原料,而君子则象征着利用这些原料来装饰自己的身体,揭示了当时社会中贫富悬殊、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
“君躯长,君躯短”两句,进一步强调了社会阶层的不平等,君子的躯体无论长短,都能得到满足,而小虫却在牺牲自己生命的同时,无法享受到任何回报。最后,“小虫之小丝有限,中心抽尽君未暖”则表达了对这种不公现象的批判,小虫虽然贡献了自己的所有,但最终仍未能温暖君子的身体,象征着底层人民的辛劳与牺牲往往得不到应有的回报和社会的认可。
整首诗通过形象生动的描述,反映了作者对于社会不公的深切关注和对弱者的同情,体现了其深厚的人文主义情怀。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答林同川明府
闭门春草长,久作丘园客。
缄书千里来,叩我江上宅。
浣手启素书,喟然感今昔。
君本铁桥仙,龙剑倚天碧。
出洞借逍遥,乘彼青云翼。
烟花满九垓,到处留鸿迹。
学士解金龟,朱门回玉勒。
此时方炎蒸,病渴抱惨戚。
愿试小还丹,济我如春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