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9日(农历三月廿二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寓言二首·其一》
《寓言二首·其一》全文
宋 / 王安石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侵]韵

太虚无实追寻,叶落松枝谩古今

若见桃花生圣解,不疑还自有疑心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古今(gǔ jīn)的意思:古代与现代,过去与现在

太虚(tài xū)的意思:指虚幻、空幻的样子或状态。

桃花(táo huā)的意思:桃花是指桃树开花的景象,常用来比喻美好的爱情或婚姻。

无实(wú shí)的意思:没有实际意义或价值,虚无缥缈。

虚无(xū wú)的意思:没有实际内容或意义的空虚状态。

疑心(yí xīn)的意思:怀疑心理,对他人或事物存有疑虑。

追寻(zhuī xún)的意思:努力寻找、追求。

注释
太虚:广阔无边的宇宙。
无实:没有实体的存在。
追寻:寻找、探索。
叶落:树叶落下。
松枝:松树的树枝。
谩:空洞地、徒然地。
古今:自古至今。
若见:如果看到。
桃花:春天盛开的桃花。
圣解:深刻的领悟或智慧。
不疑:不存疑惑。
自有:本来就有。
疑心:保留的怀疑。
翻译
宇宙浩渺无实体可寻,树叶飘落松枝上空泛岁月长河。
如果见到盛开的桃花带来智慧领悟,即使不怀疑也会有所保留。
鉴赏

这两句诗是北宋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的作品,体现了作者深邃的思想和对自然景象的独特感悟。

“太虚无实可追寻”,此句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真理的哲学思考。太虚指的是宇宙万物的本源,意在探讨生命和存在的根本。而“无实”则意味着现象世界的不固定的本质,提示读者对现实持有一种超然的态度。

“叶落松枝谩古今”,此句通过描绘自然景象来抒写历史沧桑。叶落松枝是秋天的常见景象,而“谩”字则带有轻蔑之意,仿佛树木在诉说着过去与现在的故事,这不仅描摹了时间流转,更透露出一种对过往岁月的感慨和反思。

“若见桃花生圣解,不疑还自有疑心”,这句诗则表达了一种深层次的情感体验。桃花常象征着美好而脆弱,作者用“生圣解”来比喻生命中的美好事物,但紧接着的“不疑还自有疑心”却显示了对这些美好的保留和内心的犹豫。这里蕴含着一种对世间万象的深刻理解,以及对于一切美好背后可能隐藏的真相保持警觉的态度。

整体而言,这两句诗展示了作者在自然界中寻找哲理,同时也展现了一种深沉的情感和复杂的人生观。

作者介绍
王安石

王安石
朝代:宋   字:介甫   号:半山   生辰: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
猜你喜欢

壬寅元日

一元坱圠先天易,万物胚浑太极图。

自嚼梅花冰片片,无人先后饮屠苏。

(0)

福唐元夕三首·其一

街头如昼火山红,酒面生鳞锦障风。

佳客醉醒春色里,新妆歌舞月明中。

(0)

句·其二

屈使守乡国,护保□□□。

□□□比屋,燕雀语□□。

(0)

续苦雨行二首·其一

龙至六爻为亢龙,三三为九其数穷。

三日为霖今九日,便晴田事亦无及。

全吴富庶推第一,谁信杭州无米籴。

邻翁耳语某所有,夜持布囊分一斗。

老夫但笑不敢嗔,尧九年水无饥民。

(0)

续苦雨行二首·其二

忆昔壬午杭火时,焚户四万七千奇。

焮死暍死横道路,所幸米平民不饥。

火灾而止犹自可,大雨水灾甚于火。

海化桑田田复海,龙妒裸虫规作醢。

定嗔网罟欲取偿,稍借人充鱼鳖馁。

(0)

偶读易兑卦衍朋友之义送历阳广文倪耕道应渊

易象丽泽兑,朋友以讲习。

设官为之师,义取互相益。

六位六爻画,分明如六人。

君子不可疏,小人不可亲。

初以刚居下,不与四为应。

和兑未有疑,吉士故可信。

二以刚居中,承三其人柔。

孚兑内不感,有吉无悔尤。

六三柔失位,其凶曰来兑。

来兑欲媚我,妄说政可外。

九以刚居四,六处三五间。

商度久乃决,在恶三之奸。

五象师之位,刚德既中正。

上比六见剥,愿勿信彼佞。

极说不知已,引三之柔类。

此道未光大,正人所遐弃。

一令而民说,燮调奠乾坤。

一言朋友说,师道亦云尊。

大哉说之道,惟以刚为主。

师友相与间,柔佞谨勿取。

(0)
诗词分类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诗人
丘迟 赵执信 卢肇 吴嘉纪 刘凤诰 李冶 李贞 贾谊 何良俊 邵谒 蔡邕 陈东 褚遂良 孔尚任 赵恒 王胄 于武陵 刘锜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