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满空厨,烟虚瘦突,巧妇难将字煮。几声琼语。
恨不向、西风化羽。
半空(bàn kōng)的意思:指没有根基、没有依托或没有实质内容的事物或情况。
敝裘(bì qiú)的意思:指破旧的衣裳。
补敝(bǔ bì)的意思:修补漏洞、弥补缺陷
残破(cán pò)的意思:指物品破损、残缺不全,也可用来形容人的衰弱、疲惫。
愁人(chóu rén)的意思:令人忧虑、令人烦恼的事物或情况。
风化(fēng huà)的意思:指人的品德、行为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而变坏,失去原有的纯洁和正直。
何处(hé chǔ)的意思:指不确定的地方或未知的位置。
萍踪(píng zōng)的意思:形容人或物流连忘返,无法停留的样子。
牵引(qiān yǐn)的意思:用绳子、车辆等把物体拖拉或引导。
巧妇(qiǎo fù)的意思:指聪明能干的女性。
飕飕(sōu sōu)的意思:形容风声、箭声等声音刺耳、猛烈。
万虑(wàn lǜ)的意思:形容忧虑繁多,心事重重。
细雨(xì yǔ)的意思:细小的雨点
西风(xī fēng)的意思:指西方的风,比喻妻子的言行或行为举止温柔和顺服,对丈夫百依百顺。
夜半(yè bàn)的意思:指夜晚的中间时刻,也引申为事情的最关键或最紧要的时刻。
引出(yǐn chū)的意思:引导出来,使显露出来
幽草(yōu cǎo)的意思:指生长在幽深处的草木,比喻隐藏在深处而不为人知的人或事物。
千思万虑(qiān sī wàn lǜ)的意思:形容人思虑非常多,忧虑烦恼。
这首《剔银灯·夜雨》由清代词人陈璘(兰修)所作,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深夜雨中的思绪与情感。
开篇“夜半空阶细雨”,点明时间与环境,夜深人静,细雨绵绵,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凄凉的氛围。接着“牵引出、千思万虑”,暗示主人公在这样的环境下,思绪万千,内心充满了复杂的情感。
“尘满空厨,烟虚瘦突,巧妇难将字煮”几句,通过描写厨房的景象,暗喻生活的艰辛与无奈。即使是一位聪明能干的妇人,也难以在困境中找到解决之道,字煮本是比喻,此处却无法实现,进一步强化了生活的艰难。
“几声琼语,如向我、愁人悲诉”则将自然界的雨声拟人化,仿佛是雨滴在诉说着愁人的忧伤,增加了情感的深度和感染力。
“庭竹飕飕碧聚,幽草助愁难去”描绘了竹林与幽草在雨中的景象,竹子的飕飕声与草的生长,都成为了愁绪的伴奏,难以消散。
“未补敝裘,穿残破絮,还在子钱家住”一句,直接点明了生活的贫困,主人公连最基本的衣物都无法保暖,生活之苦可见一斑。
最后,“萍踪何处,恨不向、西风化羽”表达了对自由与解脱的渴望,如同浮萍随波逐流,希望能在西风中化为飞鸟,摆脱困境,追求心灵的自由。
整首词通过对夜晚雨景的细腻描绘,以及对主人公内心世界的深刻揭示,展现了清代社会底层人物的生活状态与情感世界,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研究价值。
山中春物早,霏红乱桃杏。
霜筠固自如,挺立万夫整。
蛰雷走狂鞭,迸地惊脱颖。
鲜华竞时节,露箨含朝景。
山家窘口腹,撷摘尽畦町。
林间忽斑斑,一笑脱愁境。
呼儿且朝饭,缥缈度云岭。
海犀纷纵横,荆玉灿光烱。
士生得所适,藜藿厚五鼎。
膏粱谁不饱,去去多侥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