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9日(农历三月廿二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襄阳雪中杂咏六首·其六》
《襄阳雪中杂咏六首·其六》全文
明 / 薛瑄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少年曾读浩然诗,襄汉风流百世师。

今日中清兴好,论文翻恨不同时。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百世(bǎi shì)的意思:百世意为百代,表示永恒、久远。

不同(bù tóng)的意思:不同的方法或手段,却能达到相同的效果。

风流(fēng liú)的意思:指人的品貌、言谈举止等方面优雅、有魅力。

汉风(hàn fēng)的意思:指中国传统文化和风俗的特点和风格。

浩然(hào rán)的意思:形容气度宏伟,胸怀广阔,品德高尚。

今日(jīn rì)的意思:今天;现在

论文(lùn wén)的意思:

[释义]
(名)讨论某种问题或研究某种问题的文章。
[构成]
偏正式:论(文
[例句]
撰写学术论文。(作宾语)

少年(shào nián)的意思:指年纪轻的男孩子或青年人。

同时(tóng shí)的意思:指两个或多个事件、行动或状态在相同的时间发生或存在。

中清(zhōng qīng)的意思:中庸之清洁,指人品高尚,行为端正,清正廉洁。

百世师(bǎi shì shī)的意思:指一位杰出的人物或者伟大的先辈,可以成为后人学习的榜样。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薛瑄所作的《襄阳雪中杂咏六首》中的第六首。薛瑄以“百世师”的赞誉表达了对孟浩然诗歌的敬仰之情。在诗中,作者通过回顾年轻时阅读孟浩然诗作的经历,表达了对襄阳雪景下清雅兴致的享受,同时也因未能与孟浩然同时代而深感遗憾。整首诗情感真挚,既是对古代诗人的致敬,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文学交流的渴望。薛瑄巧妙地将个人情感与历史人物相融合,展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审美情趣。

作者介绍
薛瑄

薛瑄
朝代:明

薛瑄(1389年8月20日—1464年7月19日),字德温,号敬轩。河津(今山西省运城市万荣县里望乡平原村人)人。明代著名思想家、理学家、文学家,河东学派的创始人,世称“薛河东”。薛瑄继曹端之后,在北方开创了“河东之学”,门徒遍及山西、河南、关陇一带,蔚为大宗。其学传至明中期,又形成以吕大钧兄弟为主的“关中之学”,其势“几与阳明中分其感”。清人视薛学为朱学传宗,称之为“明初理学之冠”,“开明代道学之基”。高攀龙认为,有明一代,学脉有二:一是南方的阳明之学,一是北方的薛瑄朱学。。其著作集有《薛文清公全集》四
猜你喜欢

水调歌头.和周紫芝《竹坡词》

急雨响岩壑,林木暗濛濛。

山楼四面风满,一线电光红。

雨过长天如洗,收尽无边烦暑,湿气润高峰。

坐对东山月,清影落怀中。邀明月,酌美酒,共山翁。

不妨谈笑,尊前歌舞且从容,老去心情依旧,莫负良辰好景,去日不能重。

风月不到处,天地古今同。

(0)

念奴娇.江上忆

犁烟双桨,向江头载满,春舟愁绪。

明月琉璃千万顷,惊起栖鸦无序。

香字初温,烛花还剔,此际人何处。

梦魂相逐,无端又被莺误。

忆得晚阁轻寒,帘前瞥见,便欲留郎住。

一剪秋眸羞欲滴,扯着帘衣故故。

多事轻帆,无情流水,特地催将去。

凄风惹恨,孤舟不道相恕。

(0)

风流子.村居二首·其二

吾将从此逝,吾何意,吾亦爱吾庐。

看眼底浮云,花从开谢,阶前生意,草不芟除。

闲寻去,古苔侵石罅,流水灌山厨。

盍归来乎,一琴一鹤,薄言观者,非我非鱼。

何人长握手,有西邻野叟,能赋能书。

便相逢成二老,一样清癯。

且自堕三杯,胞中浩浩,黑甜一枕,世外籧籧。

人笑高阳去后,又两狂且。

(0)

满江红.卓人约过安阳山居,用前韵

子惠思予,放艇去、绿帆风涨。

旧游处、万松精舍,可能无恙。

咫尺相看原不厌,到时昏黑终须上。

道炊烟、起处有人家,清樽饷。泼泼鲤,偏摇漾。

呦呦鹿,如随唱。有杜家遗法,百壶清酿。

我醉欲眠徐稚榻,君休莫负安期杖。

似王维、裴迪辋川游,当年状。

(0)

清平乐

覆舟山右。郁郁峰峦秀。山号鸡鸣犹似旧。

那得鸡鸣时候。当年开馆山头。文章照耀千秋。

试问次宗何在,闲云一片悠悠。

(0)

凤凰台上忆吹箫

店月催鸡,桥霜送客,半肩行李随身。

正残星欲没,斜汉将沦。

但好暗中结伴,认尔我、总则非真。

长涂里,迎人起雾,拂马生云。酸辛。

崎岖寻路,便好梦还家,也自无因。

看东方初白,却似斜曛。

回首长亭短驿,都只有、烟霭纷纷。

朝光启,鸦丁几点,飞出孤村。

(0)
诗词分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诗人
张洵佳 李洪 李英 乌斯道 卢楠 陈渊 董元恺 吴俨 唐之淳 张诩 曾广钧 释宝昙 杨时 谢逸 虞堪 罗伦 王弘诲 叶颙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