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人下丝纶,钓得百斤鲤。
《钓台》全文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垂钓图景,充满了宁静与神秘的气息。诗人张诩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一幅在寺西巨石旁垂钓的画面,巨石之下是奔腾的三峡之水,营造出一种壮丽而又深邃的自然景观。
“寺西一巨石”,开篇即点明了地点,巨石的存在不仅为垂钓者提供了稳固的立足之地,也增添了画面的立体感和空间感。接着,“下瞰三峡水”一句,通过“瞰”字的运用,形象地展现了巨石之下的三峡之水波涛汹涌、气势磅礴的景象,同时也暗示了垂钓者的高瞻远瞩和超然物外的心态。
“何人下丝纶,钓得百斤鲤。”这两句诗则将画面推向高潮,通过一个问句引出垂钓者的存在,而“钓得百斤鲤”不仅展示了垂钓者的技巧和幸运,也象征着收获与满足。百斤鲤鱼的重量,既是对垂钓成果的夸张描述,也是对大自然慷慨馈赠的一种赞美。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也蕴含了对生活哲理的思考。垂钓者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形象,以及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与探索,都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对于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界的敬畏之情。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