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可逃秦至,因之晤晋言。
树树群诗况,山山谁屐痕。
这首诗描绘了一次深入山林的探访之旅,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之美与人文之趣的交融。
首联“恰可逃秦至,因之晤晋言”,开篇即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寻求精神归宿的氛围。诗人仿佛从繁忙的尘世中抽身而出,来到了一个远离喧嚣的地方,与古代的智者对话,寻求心灵的慰藉和智慧的启迪。
颔联“微风互香径,乱石点云门”,进一步渲染了山中清幽的环境。微风轻拂,香气弥漫在曲折的小径上,给这静谧的山林增添了几分生机与活力。而远处的乱石点缀在云雾缭绕的山门之上,既增加了画面的层次感,也暗示着山中隐藏着不为人知的秘密或故事。
颈联“树树群诗况,山山谁屐痕”,将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感巧妙结合。每一棵树都仿佛蕴含着诗人的思绪,每座山都留下了过往行者的足迹。这种景象不仅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与和谐,也寄托了诗人对历史、文化的深深感慨。
尾联“疑从白猿叟,看剑动过存”,以想象的笔法收束全诗。诗人似乎遇到了一位隐居山中的白猿老人,通过观察老人手中的宝剑,感受到了时间的流转与生命的真谛。这一联不仅深化了主题,还留给读者丰富的想象空间,让人回味无穷。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山中景物的细腻描绘和深邃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对历史文化的追思以及对生命意义的探索,是一首富有哲理性和艺术性的佳作。
来日大难,天命奈何。今日为乐,焉知其他。
游鱼在渊,其适孔多。渔子饵之,奄失苍波。
猛虎啮人,咆哮山阿。人怀祸心,同室啸歌。
山险可越,玉玷可磨。机事一失,尺渎成河。
祖龙疾走,逐者荆轲。赫赫武皇,亦有何罗。
嗟嗟不戒,爱子操戈。释此弗歼,天也则那。
风弄纤魂,烟描弱态,凭伊幻出春心。
吹去萍踪,谁怜门巷愔愔。
迷离青眼频回顾,隔微尘,和梦难寻。
蓦沾衣,恍认啼痕,暗拭罗襟。
虚空谁写缠绵意,看斜阳澹澹,明月深深。
镜里愁窥,应添绣阁香吟。
柔情不逐流波化,倩游丝、绾上花阴。
误归来,紫燕轻衔,翠箔虚浸。
布帆清晓,小桥头、还听半江潮送。
辜负新来、鸳被底,多少桂花凉梦。
满袖霜华,一船烟月,不禁羁愁重。
长卿游倦,空怜琴剑孤拥。
因甚漂泊轻装,小长干外,日日闲飞鞚。
淡粉轻烟、消歇了,那有翠翘钗凤。
桃叶难迎,莫愁遥隔,别思无端涌。
忽添凄怨,阿谁玉笛偷弄。
断碑遗址,是离尊别泪、曾浇之处。
瘦损青山天亦老,底事怀人延伫。
寸草心肠,柔丝鬓发,歌哭今犹古。
短长亭下,牵车送客良苦。
还念十载飘零,销魂此际,徒咏青莲句。
说向柳条都不管,那便春风知汝。
野店孤蓬,断桥流水,梦觉浑无据。
不如归也,滔滔天下谁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