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6日(农历三月廿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经高要诸村墟作·其一》
《经高要诸村墟作·其一》全文
明 / 屈大均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萧]韵

高要村落好,一一种芭蕉

半作疍娘布,全胜鲛室绡。

阴多宜夏日,响乱似春潮

子熟无人买,儿童作饵饶。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芭蕉(bā jiāo)的意思:指人的生活环境艰苦,但品德高尚,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

春潮(chūn cháo)的意思:形容事物蓬勃发展的势头或气势如潮的景象。

村落(cūn luò)的意思:指农村的聚居地,也用来形容偏僻、落后的地方。

儿童(ér tóng)的意思:指年幼的孩子。

鲛室(jiāo shì)的意思:指十分狭小的住所或空间。

全胜(quán shèng)的意思:指完全胜利,没有任何失利。

无人(wú rén)的意思:没有人,没有人照料或管理的状态

夏日(xià rì)的意思:夏天的日子

一种(yī zhǒng)的意思:表示某种事物或情况的特定类型,强调事物或情况的独特性或特殊性。

一一(yī yī)的意思:逐个、一个一个地;按顺序、依次。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高要村落中芭蕉生长的景象及其在生活中的用途,以及对未被充分利用的果实的惋惜之情。

首句“高要村落好”,开篇点出地点,赞美高要的乡村环境美好。接着“一一种芭蕉”引出主题,描述村民种植芭蕉的情景。芭蕉在南方常见,是热带亚热带地区常见的植物,其叶宽大,可作为遮阳之用,也可用来制作各种生活用品。

“半作疍娘布,全胜鲛室绡。”这两句进一步说明芭蕉叶的用途。疍娘布可能是指疍民(水上居民)所用的布料,而鲛室绡则可能指鲛人(传说中的水族生物)所织的丝绢,这里通过对比,强调芭蕉叶制成的布料质量之高,甚至超过传说中的鲛人丝绢。

“阴多宜夏日,响乱似春潮。”这两句描写芭蕉叶在夏日的阴凉效果和风吹时的声音,形象生动地展现了芭蕉叶的实用价值和自然美感。夏日的阴凉可以为人们提供避暑的场所,风吹过芭蕉叶时的声音如同春潮涌动,增添了乡村生活的宁静与和谐。

然而,最后一句“子熟无人买,儿童作饵饶。”揭示了诗人的感慨。成熟的芭蕉果实往往无人问津,只能成为孩子们的零食。这种浪费和不被充分利用的现象,反映了当时社会对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不高,以及对农产品市场的局限性。诗人通过这一细节,表达了对资源浪费的惋惜和对社会现象的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高要村落中芭蕉的生长与利用,以及对未被充分利用的果实的感慨,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与社会的深刻洞察和人文关怀。

作者介绍
屈大均

屈大均
朝代:明   字:翁山、介子   号:莱圃   籍贯:广东番禺   生辰:1630—1696

屈大均(1630—1696),初名邵龙,又名邵隆,号非池,字骚余,又字翁山、介子,号菜圃,汉族,广东番禺人。明末清初著名学者、诗人,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有“广东徐霞客”的美称。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避祸为僧,中年仍改儒服。诗有李白、屈原的遗风,著作多毁于雍正、乾隆两朝,后人辑有《翁山诗外》、《翁山文外》、《翁山易外》、《广东新语》及《四朝成仁录》,合称“屈沱五书”。
猜你喜欢

寄满子权二首·其二

终年谋食亦何得,浪取穷愁只自侵。

饿死有时非正命,劳生几不愧常心。

百年此去尘埃在,万古从来意思深。

莫说山林是轻往,穷来无计得山林。

(0)

江上

羃羃江城没远烟,暮云归族忽相连。

春江流水出天外,晚渡归舟下日边。

杏萼春深翻浅缬,柳花风远曳晴绵。

无钱买得江头树,输与渔人系钓船。

(0)

露筋贞女庙

待夫以死如知命,信己轻生可谓贞。

指尔为愚今尚众,莫言吾志不难行。

(0)

读东汉

汉鼎重炎逆血熬,当时天子亦勤劳。

不能乘作唐虞计,未会严陵所谓高。

(0)

归去来兮觉今是,不知我者谓何求。

(0)

满庭芳·其四立春日呈刘春卿

天驷呈祥,土牛颁政,欢呼万井春来。

雕轮丹毂,杂沓展轻雷。

风动珠帘不卷,香散处、半露梅腮。

东郊好,波澜浸绿,萌蘖上条枚。徘徊。

应共怪,十年豹隐,一旦鸾台。

问康时术业,混俗情怀。

过雪湖山清丽,笙歌沸、舞袖萦回。

兵厨富,酒肠似海,莫惜醉金杯。

(0)
诗词分类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诗人
文彦博 于谦 张孝祥 李孝光 陆求可 王炎 何梦桂 诗经 张嵲 朱松 林则徐 韦应物 晏殊 唐寅 李煜 傅山 戴表元 张籍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