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5月02日(农历四月初五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五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初冬祀坟二首·其一》
《初冬祀坟二首·其一》全文
宋 / 韩琦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晓乘轻凛上平冈,西款亲茔一舍强。

带霭远峰时隐见,半霜残叶杂青黄

来牟渴雨空成陇,宾雁冲云自著行。

此日初冬严祀事,只增悽惕不夸乡。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宾雁(bīn yàn)的意思:宾客像大雁一样离去。

初冬(chū dōng)的意思:初冬指的是冬季的开始或刚刚进入冬季的时候。

渴雨(kě yǔ)的意思:形容盼望已久的雨水。

来牟(lái móu)的意思:指人们在追求利益时,不择手段、不择良法,以达到目的的行为。

平冈(píng gāng)的意思:形容事情平稳、没有波折。

青黄(qīng huáng)的意思:指年轻人的气色好,精神饱满的状态。

上平(shàng píng)的意思:指人的品行或行为端正,不偏不倚,平和稳定。

一舍(yī shè)的意思:放弃、舍弃

隐见(yǐn jiàn)的意思:隐藏的事物逐渐显露出来。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初冬时节,诗人清晨乘着轻寒,踏上平缓的山岗,前往西边的祖坟进行祭祀的情景。诗中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景色与内心情感的交融。

首句“晓乘轻凛上平冈”,以“晓”字点明时间,清晨的寒气使得空气显得格外清新,诗人轻装上路,踏上平缓的山岗。次句“西款亲茔一舍强”,描述了诗人前往祖坟的路程,虽不远,但足以表达对先人的敬意和怀念。

接着,“带霭远峰时隐见,半霜残叶杂青黄”,诗人沿途所见的景象,远山在薄雾中若隐若现,霜后的落叶与青绿的草木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静谧而略带萧瑟的画面。这种景象不仅映衬了季节的更替,也暗示了生命的轮回与逝去。

“来牟渴雨空成陇”,“来牟”是古代的一种谷物,此处借指庄稼,表达了诗人对于庄稼因缺乏雨水而生长不佳的担忧。“宾雁冲云自著行”,则描绘了大雁在云层中穿梭的场景,它们有序地飞行,象征着自然界的和谐与秩序。

最后,“此日初冬严祀事,只增悽惕不夸乡”,点明了诗人的主题——祭祀祖先。在初冬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诗人进行庄严的祭祀仪式,心中充满了对先人的哀思与敬畏,这份情感深沉而不张扬,是对故乡和家族传统的深深认同与缅怀。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以及对祭祀活动的深情叙述,展现了诗人对生命、自然与家族传统的深刻感悟,以及对逝去亲人的深切怀念。

作者介绍
韩琦

韩琦
朝代:宋   字:稚圭   籍贯:相州安阳(今属河南)   生辰:1008—1075年

韩琦(1008年8月5日—1075年8月8日),字稚圭,自号赣叟,相州安阳(今河南安阳)人。北宋政治家、词人。韩琦为宋仁宗天圣五年(1027年)进士,历任将作监丞、开封府推官、右司谏等职。曾奉命救济四川饥民。宋夏战争爆发后,他与范仲淹率军防御西夏,在军中享有很高的威望,人称“韩范”。之后又与范仲淹、富弼等主持“庆历新政”。韩琦为相十载、辅佐三朝,为北宋的繁荣发展做出了贡献。
猜你喜欢

再叠前韵·其二

断虹下饮川中水,高壁明翻波底霞。

散卓笔书毫最适,吉祥车挽稳相夸。

心镫电续光明线,意树诗催顷刻花。

今夜月圆谁与望,影池荇藻想交加。

(0)

杂诗·其三

《国风》终《曹》《桧》,战国遂无诗。

汉魏稍萌芽,齐梁益卑卑。

治少乱日多,《雅》《颂》亦已微。

千载一诗王,牛酒不饫饥。

后人论皮骨,流派弥纷歧。

无病而呻吟,世犹疑继之。

白贲本无色,大乐贵声希。

寂寞谁与娱,谷音或庶几。

(0)

检藏书感赋·其三

延秋夜啼乌,达官尽避走。

栖栖复皇皇,可笑丧家狗。

妻孥亦何知,作计随人后。

旅琐悲焚巢,自贻复谁咎。

失火贺参元,吾思柳子厚。

区区保丛残,无异千金帚。

长恩独何事,殷勤为我守。

炳烛念余光,雅意宁忍负。

岁除修阙典,会当酬杯酒。

泊宅无安居,此愿竟偿否。

(0)

云门自夷陵以诗相讯依韵答之

迩来风致日萧疏,还忆禾城判襼初。

料理吴绵秋作客,消磨官烛夜仇书。

有时晒箧留花腊,何处看山假笋舆。

欲拟荡云好胸次,恐余牢落总难如。

(0)

竟陵

竟陵玉节拥朱舆,涉历艰难委佩余。

西邸谁陈因果论,东平难乞短长书。

幅巾傥幸传归第,华屋何人为曳裾。

割肉污貂终得释,风雷揃爪事何如。

(0)

八月九日南郊闲步·其二

信见边防固,军资必豫储。

荒滩屯士马,远海蹑龙鱼。

机仿法郎造,民疑巢燧居。

侧闻消寇警,寰宇运舟车。

(0)
诗词分类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诗人
康与之 潘耒 郑梦周 张谓 陆容 陈人杰 许敬宗 刘铭传 范致虚 王士祯 赵令畤 徐陵 李九龄 杨炎正 孙星衍 赵葵 潘尼 谢道韫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