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5月01日(农历四月初四日) 乙巳蛇年 星期四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冬十月赴官海陵过会稽诸生饮饯鲁墟桥酒罢就舟倦甚眷然有作》
《冬十月赴官海陵过会稽诸生饮饯鲁墟桥酒罢就舟倦甚眷然有作》全文
宋 / 孙应时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豪]韵

体倦知茵薄,寒侵觉岁高。

功名蜗角人物牛毛

行意飞鸟离歌指大刀。

依依红叶树,回首秋毫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飞鸟(fēi niǎo)的意思:比喻人才或者有才华的人离开原来的环境,迅速成长或者取得成功。

功名(gōng míng)的意思:

[释义]
(名)封建时代指科举称号或官职名位。
[构成]
并列式:功+名
[例句]
求取功名。(作宾语)

红叶(hóng yè)的意思:指秋天枫叶变红,形容景色美丽壮观。

回首(huí shǒu)的意思:回顾、回忆过去的事情。

离歌(lí gē)的意思:形容悲伤离别的歌声。

牛毛(niú máo)的意思:形容极其微小或微不足道。

秋毫(qiū háo)的意思:指极小的东西,形容非常细微或微不足道的事物。

人物(rén wù)的意思:指人的品质、才能、地位等方面的特点或特征。

蜗角(wō jiǎo)的意思:形容事物微小、不足为道。

行意(xíng yì)的意思:行为的意图或目的

依依(yī yī)的意思:形容依恋不舍,情意绵绵。

九牛毛(jiǔ niú máo)的意思:形容数量极大,无法计数。

翻译
疲惫时方知草席之薄,寒冷侵袭让人感到岁月漫长。
功名如同蜗牛角上的斗争,人世间的事物微不足道,犹如九牛身上的一根毛。
行走时留意飞鸟的自由,离别之际手指指向大刀,寓意告别。
依恋不舍地望着那红色的落叶树,回望之间已入秋天的细小景致。
注释
体倦:感到疲劳。
茵薄:草席之薄。
寒侵:寒冷侵袭。
岁高:岁月漫长。
蜗角:比喻极小之地。
人物:人世间事物。
九牛毛:极其微小。
行意:行走时的心情。
飞鸟:自由飞翔的鸟。
大刀:象征告别。
红叶树:秋天的红叶树。
回首:回头。
秋毫:秋天的细微景象。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深秋季节,身心俱疲、感慨万分的境况。"体倦知茵薄,寒侵觉岁高"表达了身体上的疲惫和对年龄增长的敏感,这种感觉常伴随着深秋的到来而愈发强烈。"功名两蜗角,人物九牛毛"则是通过比喻,说明世间的功名利禄如同蚕食桑叶,而人事变迁如牛毛般难以捉摸。

诗中"行意看飞鸟,离歌指大刀"展现了诗人的心境与行为。望着天空中的飞鸟,诗人感受到一种离别的情怀,同时也在通过指向大刀来表达内心的坚定和对未来道路的准备。

最后两句"依依红叶树,回首入秋毫"则是诗人面对着满眼的红叶,在回望中感受到了秋天的深远意境。整体而言,这是一首抒发个人情感与反思现实的诗作,它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世事无常的感慨。

作者介绍

孙应时
朝代:宋

(1154—1206)绍兴馀姚人,字季和,号烛湖居士。孙介子。师事陆九渊。孝宗淳熙二年进士。授黄岩尉,为常平使者朱熹所重,与定交。丘崇帅蜀,辟入制幕,尝策言吴曦将叛。徙知常熟,秩满,郡守以私恨诬其负仓粟三千斛而捃摭之,市民竟为代偿,守益怒,坐贬秩。宁宗开禧二年起判邵武军,未赴而卒。有《烛湖集》。
猜你喜欢

寄送吴高州明卿转贵省学宪

今皇禹贡古山川,似托图经亥步传。

露冕再穷诸粤地,谈经仍向百蛮天。

无论张楚名空大,即使居夷道亦全。

寄语雍容台省客,几人曾共伏蒲年。

(0)

乞休杜门日侍老母汤药朝来眉颦稍舒知有牡丹已零落矣为之一慨·其一

春风唤愁愁日亲,痴坐兀兀动经旬。

上书解绶不得报,引疾杜门何所陈。

旧爱酒杯时避手,新知药裹实萦身。

朝来问寝北堂美,初见牡丹来媚人。

(0)

寄王明辅宪长

吴洲草色在离杯,尘海俄将万事催。

我出终为寻壑计,君归还是济川才。

谈时鹏鴳输庄叟,歌罢龙蛇惜介推。

倘道徵书不解下,何因马骨上金台。

(0)

秋日诸君饯焦山作二首·其二

江头是处青山好,为念焦君破浪来。

一字光能争日月,千秋气与结楼台。

潮声吴楚中原尽,海色东南太古开。

归棹去帆看莫指,壮怀今夕付衔杯。

(0)

上刘少司马朝宗二首·其二

中丞鞭净郁蓝回,将作云连嵽嵲开。

三疏暂归横海节,百年谁似补天才。

仙芝玉术扶调鼎,沆露浆霞引寿杯。

剩有丹衷悬魏阙,将因起色上吴台。

(0)

戴锦衣伯常过访

衡门草色远相寻,握手登堂意气深。

天地尔曹仍缓带,风尘吾党合抽簪。

犹馀广柳车中泪,谁问陵阳石里心。

但使臭兰长不负,莫从鸿鲤论浮沉。

(0)
诗词分类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诗人
扬雄 晁错 班昭 刘恒 刘秀 甄氏 祢衡 刘启 邹阳 班彪 路温舒 戴圣 向秀 鸠摩罗什 左丘明 韩非 庄周 李耳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