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言作王圃,不杀已仁宽。
身贱寡尤易,家贫免累难。
这首诗《没田》是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诗人王邦畿所作。诗中以“草莽”自喻,表达了自己虽身处草野,却无罪于世,如同耕种书田,虽未拥有实际的土地,却在知识与学问的领域耕耘。诗人借“王圃”这一形象,表达了对仁慈与宽容的向往,认为即使身处贫困,不伤害他人,也是一种仁德的表现。
“身贱寡尤易,家贫免累难。”这两句诗反映了诗人对于社会地位低下和家庭贫困的无奈与感慨。在社会等级森严的时代背景下,低微的身份使得他易于避免过多的责难,但贫穷却让他难以摆脱生活的重压。这种矛盾的心情,体现了诗人对现实社会的深刻洞察与个人命运的无力感。
最后,“不知将八口,长铗向谁弹。”这句诗描绘了诗人面对家庭的庞大开支,却找不到出路的困境。这里的“八口”可能是指家中人口众多,需要供养的家庭成员数量,而“长铗”则象征着无法解决的经济问题,暗示了诗人对于生活压力的无力应对,以及对未来出路的迷茫。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和深刻的自我反思,展现了诗人对社会不公和个人困境的深切感受,同时也流露出一种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和对人性善良的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