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自离墨来,溪由罨画舒。
春问茶女茶,秋逐渔父渔。
朝饥拾野穗,晚供剪畦蔬。
苍苔(cāng tái)的意思:指古老的庙宇、墓地等地方长满了青苔。
柴桑(chái sāng)的意思:指人们生活贫困、艰苦的地方。
朝饥(cháo jī)的意思:形容早晨饥饿的状态。
车马(chē mǎ)的意思:指车马奔驰,形容忙碌、繁忙的场景或生活。
耕蚕(gēng cán)的意思:耕种田地和养蚕
华腴(huá yú)的意思:形容人的容貌或衣着华丽美观。
皇风(huáng fēng)的意思:指君王的风采和威严。
静者(jìng zhě)的意思:指心境安宁、不动声色的人。
京洛(jīng luò)的意思:指京都和洛阳两个古代重要的都城。
蓬累(péng lèi)的意思:形容穷困潦倒、生活艰辛。
上皇(shàng huáng)的意思:指退位的皇帝或太上皇。
适当(shì dàng)的意思:恰当,合适
使车(shǐ chē)的意思:指掌握权力,有使唤别人的能力。
诗书(shī shū)的意思:指文学艺术方面的知识和才能。
虽复(suī fù)的意思:虽然再怎么复杂、繁琐,但总归可以解决或克服。
吴会(wú huì)的意思:指吴国的会议,也泛指会议。
相为(xiāng wéi)的意思:相互为对方做事情,相互配合、协助。
罨画(yǎn huà)的意思:指用墨迹涂抹,笔法随意,不加修饰的画。
阳羡(yáng xiàn)的意思:指人物志向高远、品德高尚,能够积极向上、追求卓越的精神状态。
要非(yào fēi)的意思:指非常、绝对,强调事物的特别性质或程度。
移居(yí jū)的意思:迁移到新的居住地
渔父(yú fǔ)的意思:渔夫、渔民
浊流(zhuó liú)的意思:比喻邪恶的势力蔓延,社会风气败坏。
此诗《俞山人公临卜筑阳羡赋寄一首》是明代文学家王世贞所作,描绘了俞山人选择在阳羡之地筑屋定居的情景。诗中不仅展现了对自然美景的向往与追求,也体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首句“京洛饶贤贵,吴会富华腴”描绘了繁华都市的景象,与后文的“荆渚无浊流,阳羡有幽区”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诗人对远离尘嚣、亲近自然的渴望。接着,“仰希上皇风,俯卜静者庐”表达了诗人对古代圣贤生活状态的向往,以及对宁静生活的追求。
“山自离墨来,溪由罨画舒”描绘了阳羡之地山清水秀的自然风光,离墨山与罨画溪的命名本身就充满了诗意,暗示了这里的景色如同水墨画般美丽。接下来,“以兹耕蚕业,不复废诗书”表明了诗人在这里不仅过着农耕生活,还坚持读书写作,追求精神上的充实。
“春问茶女茶,秋逐渔父渔”描绘了四季变换中的田园生活场景,春日里询问茶农茶叶之事,秋日则跟随渔夫出海捕鱼,生动展现了诗人与当地人民和谐共处的生活状态。而“朝饥拾野穗,晚供剪畦蔬”则进一步描绘了日常生活的简朴与自给自足。
最后,“蓬累故何滞,鴳适当更余”表达了诗人对过去束缚的解脱,以及对未来自由生活的期待。“窃从柴桑叟,相为咏移居”则是诗人向古代隐士陶渊明致敬,希望与俞山人共同过上隐居生活。“毋使车马知,令汝苍苔疏”则表达了诗人希望保持这份宁静与隐秘,不受外界打扰的心愿。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状态的追求与向往,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然美景与田园生活的热爱,以及对古代隐逸文化的敬仰。
忆别遥惊十六秋,片帆斜日到林丘。
麟符犀佩平原驾,绿酒青山谢眺楼。
授钺伫看新制帅,拊髀原属旧诸侯。
知君夜夜闻鸡舞,蚤向东西借箸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