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白云(bái yún)的意思:指白色的云彩,比喻轻松、自由自在的心情。
崩石(bēng shí)的意思:指山体崩塌,石块滚落的情景。比喻局势变动,事物发生重大变化或突变。
朝山(cháo shān)的意思:指朝拜山神或山神庙宇,也可引申为向山行进。
分路(fēn lù)的意思:指道路分开,各自走不同的方向。
佛性(fó xìng)的意思:佛性是指人们内在的慈悲、智慧和平静的本性,也是追求解脱和觉悟的精神境界。
明朝(míng cháo)的意思:指明亮的早晨,也比喻充满希望和光明的时代。
平地(píng dì)的意思:平地指的是没有任何障碍物或困难的地方,也可以指事情顺利进行或人处境安稳。
秋声(qiū shēng)的意思:指秋天的声音,比喻悲凉、寂寞的声音。
群动(qún dòng)的意思:形容人群或动物群体一起活动或移动的景象。
我行(wǒ xíng)的意思:表示自己有自信、有能力去做某件事情。
下去(xià qù)的意思:继续进行,继续下去
一空(yī kōng)的意思:完全空无一物或完全无效
朱甍(zhū méng)的意思:指红色的屋顶瓦,也比喻高耸的殿阁。
- 翻译
- 想要坐下又起身,白云伴随我前行。
一切空无都是佛性的体现,万物活动共享秋天的声音。
山路被崩裂的石头斜分成两段,山冈半遮半掩进入城中。
明天早晨下山去,就能在平地上看见红瓦屋顶的房屋。
- 注释
- 欲:想要。
坐:坐下。
还:又。
起:起身。
白云:白色的云彩。
随:跟随。
一空:一切空无。
皆:都。
佛性:佛教中的觉悟和本性。
群动:万物的活动。
共:共享。
秋声:秋天的声音。
崩石:崩裂的石头。
斜分:斜着分开。
路:道路。
支冈:支撑山冈。
半入:半遮半掩进入。
城:城市。
明朝:明天早晨。
山下:下山。
平地:平坦的地方。
见:看见。
朱甍:红色的屋脊,代指房屋。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马仲珍的作品,名为《游圆通寺(其四)》。诗中描绘了诗人在山寺间游历的景象和心境。
“欲坐又还起,白云随我行。”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界的深切感受,他似乎想要停下脚步静坐下来,但又忍不住继续前行,因为那飘渺的白云仿佛在引领他漫游。这两句生动地描绘出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情景。
“一空皆佛性,群动共秋声。” 这里,“一空”指的是周围环境的清净无为,而“佛性”则是佛教中指代万物本性的概念。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在大自然中的超然体验,以及对万物同一佛性认识的感悟。
“崩石斜分路,支冈半入城。” 这两句生动地描绘了山路蜿蜒曲折的情景,“崩石”指的是断裂的岩石,形成了一条斜斜的道路;“支冈”则是指山峰延伸至城市之中。
“明朝山下去,平地见朱甍。” 最后两句诗人描述了清晨时分,他从山上下来,一路走到平坦的地面,眼前便出现了红色的宫墙或建筑。这不仅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景象,也表达了诗人由高而低,由深入浅出的一种心境转变。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山水的细腻描写,以及对佛性和宇宙真理的感悟,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脱。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为莫临安曰纯题画
千峰乱历岐山青,秋天怅望开翠屏。
乾坤何处下鸣鸟,野人漫谓山鸡形。
姬公召伯日以远,世道江河几流转。
生绡数尺悬我前,万古愁怀一消遣。
南溪之上桐树林,君家楼高溪水深。
而翁登我歌且啸,有招不来伤我心。
君游江湖倘奇遇,黄陵庙下舟曾住。
云隐苍梧柰望何,独有东流可分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