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鉴赏
这首诗是清朝乾隆皇帝弘历所作的《消闷三首》之一,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自然景象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首句“常时每借诗消闷”,开篇即点明了诗人的日常习惯——在感到烦闷时,他常常借助诗歌来排解情绪。这种行为本身就蕴含着对诗歌艺术的深厚情感和高度认同,暗示了诗歌在他心中的特殊地位。
接着,“迩日诗成闷转深”一句转折,表达了近来情况的变化。尽管诗人尝试通过创作诗歌来缓解内心的烦闷,但出乎意料的是,这种尝试反而让他的愁绪更加深重。这一转折不仅揭示了诗人情感的复杂性,也反映了创作与情感之间的微妙关系——有时,创作本身也可能成为情感负担的一部分。
“忽忽清和又将尽,沼宫空复落桑椹。”最后两句,诗人将笔触转向自然,以季节更替和自然现象作为背景,进一步深化了主题。随着季节的变换,清和之气即将逝去,而沼泽宫殿中,桑椹却在不经意间落下。这一景象既是对时间流逝的直观描绘,也是对人生短暂、世事无常的隐喻。通过自然界的变迁,诗人表达了对时光易逝、生命短暂的感慨,同时也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哀愁。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和自然景象的巧妙融合,展现了诗人面对生活琐碎与内心烦闷时的复杂心情,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深刻反思。弘历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笔触,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相结合,营造出一种深沉而又略带忧郁的艺术氛围。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念奴娇.秣陵吊古
萧条如此,更何须、苦忆江南佳丽。
花柳何曾迷六代,只为春光能醉。
玉笛风朝,金笳霜夕,吹得天憔悴。
秦淮波浅,忍含如此清泪。
任尔燕子无情,飞归故国,又怎忘兴替。
虎踞龙盘那得久,莫又苍苍王气。
灵谷梅花,蒋山松树,未识何年岁。
石人犹在,问君多少能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