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岁乙酉夏,师年丙戌春。
所争九个月,同作七旬人。
老宦曾何补,名僧自有真。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伍瑞隆为祝栖老和尚庆祝七十一岁生日而作。诗中蕴含着对老年的感慨与对佛教智慧的赞美。
首句“我岁乙酉夏,师年丙戌春”以时间的对比开篇,将自己与老和尚的年龄差异直观地呈现出来。“所争九个月,同作七旬人”则表达了尽管年龄相差九个月,但都已步入了人生的第七十个年头,强调了岁月的平等与生命的共同体验。
“老宦曾何补,名僧自有真”两句,诗人反思官场生涯的意义,认为在老年回首,那些世俗的追求似乎并无实质性的补益,而真正的价值在于成为一位受人尊敬的名僧,体现了对精神追求的重视。
“鼎湖山月白,为照劫灰尘”则是对老和尚修行环境的描绘,以及对其修行成果的赞颂。鼎湖山的月光皎洁明亮,仿佛能照亮世间的一切尘埃,象征着老和尚通过修行净化心灵,达到了超脱世俗的境界。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老和尚生活的描述和对生命意义的探讨,展现了对佛教智慧的深刻理解和对老年阶段的哲思。
秋风飒以至,今日重阳日。
眼明对南山,尚想陶彭泽。
向来建威幕,颇见有此客。
驱车不小留,驾言公田秫。
一朝又弃去,此意谁能识。
寄奴趣殊礼,风旨来自北。
只今王江州,建国功第一。
故是何珉孙,举动良足惜。
饮愧望柴桑,稍以自湔涤。
殷勤白衣饷,犹恐不我即。
中路候蓝舆,要致已甚迫。
葛巾赤两脚,颓然向林宅。
此翁本坦荡,焉能苦违物。
虽然可计取,中实未易屈。
华轩又何羡,自载返蓬荜。
终身书甲子,往往义形色。
如使磷与缁,安得为玉雪。
篱边菊弄黄,粲粲正堪摘。
我方持空觞,千载高风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