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到难搜处,知难始是诗。
《贻王秀才》全文
- 拼音版原文全文
贻 王 秀 才 唐 /齐 己 功 到 难 搜 处 ,知 难 始 是 诗 。自 能 探 虎 子 ,何 虑 屈 男 儿 。此 道 真 清 气 ,前 贤 早 白 髭 。须 教 至 公 手 ,不 惜 付 舟 枝 。
- 注释
- 功到难搜处:指技艺修炼到极高的难以超越的地步。
知难始是诗:意识到创作中的艰难才是进入诗歌创作的开始。
自能探虎子:比喻勇敢地面对和探索最艰难的事物。
何虑屈男儿:何必忧虑男子汉的勇气和尊严受损。
此道:指诗歌创作的道路或方法。
真清气:真正清新高雅的气质或风格。
须教至公手:需要等待真正公正有识之士。
不惜付丹枝:不吝惜地将自己的才华展现在优秀的平台上,'丹枝'比喻好的机会或平台。
- 翻译
- 当功夫练到难以寻觅的境地,认识到困难才算是真正的诗歌创作。
若能亲自探索危险与艰难,何必担心男子汉的气概受损。
这条路蕴含着纯洁高雅的气息,前辈们早已为此白了胡须。
应当等待公正的人出现,不吝惜地将才华展现给世人。
-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位学者对知识的渴望和追求,以及面对困难时的勇气与坚持。"功到难搜处,知难始是诗"表明在深邃难寻之处方能显现真才实学,这正是诗歌的魅力所在。接下来"自能探虎子,何虑屈男儿"则展现了诗人面对困难时的勇气,不畏艰险,犹如探究猛虎之子一般。
"此道真清气,前贤早白髭"一句,通过比喻手法,将学问比作清澈之气,同时点出了前人的智慧如同早现白发的沉淀与深邃。紧接着"须教至公手,不惜付丹枝"则强调了诗人对知识传承的重视,愿意将自己的学问奉献给那些能够真正领悟的人,即使需要付出极大的代价。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象征,展现了诗人对于学问探求的执着与尊崇,以及面对挑战时的坚定信念。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湖上
湖上秋色半,经年吾始来。
系舟泊矶口,聊访垂纶台。
水光荡菰蒲,鸥鹭相与回。
沙明白石岸,日丽青霞杯。
渔父烟艇中,棹歌声相催。
片月出远空,苍茫碧云开。
北斗插波落,天河低野回。
露下凉吹生,飒然动秋怀。
杖藜谢邻叟,斗酒明当偕。
乐陵令行
山东郡县一百八,无有一城无战场。
到今漂血成野水,如山白骨横秋霜。
云台功高将不收,投笔亦有书生谋。
黄金大印赐豪贵,白面岂得言封侯。
唐朝公卿集如云,平原太守名不闻。
二十四城见贼走,抗城乃是平原守。
君不见前者寇盗时,县吏州官各亡命。
北梁白马终日行,济上黄旗错相映。
不闻开门战,但闻开门迎,嗟乎,平原太守乐陵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