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拟户常关,归身反未闲。
一秋农自去,竟日鸟俱还。
落树出平野,澄潭入晚山。
登高虽此月,知濯亩中颜。
这首明代诗人李舜臣的《秋日诸友招饮病体未赴(其二)》描绘了秋天的田园景象和个人心境。首句“始拟户常关”表达了诗人起初打算闭门养病,不轻易外出的心愿。然而,“归身反未闲”暗示了即使身体不适,内心仍无法完全静止,被朋友的邀请所触动。
接下来的诗句“一秋农自去,竟日鸟俱还”描绘了秋季农事的宁静与自然的和谐,白天农民各自忙碌,傍晚时分鸟儿归巢,显示出生活的规律和大自然的有序。诗人通过“落树出平野,澄潭入晚山”进一步渲染了秋日景色的宁静之美,树木在田野上清晰可见,湖水映照着远处的山峦,画面宁静而深远。
最后两句“登高虽此月,知濯亩中颜”表达了诗人虽然未能亲自赴宴,但想象自己在这样的月夜中登高远望,仿佛能感受到田间劳作的淳朴生活,以及那份内心的平静和满足。整首诗以景寓情,展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健康生活的渴望。
柳外楼高绿半遮,伤心春色在天涯。
低迷帘幕家家雨,淡荡园林处处花。
檐影已飞新社燕,水痕初没去年沙。
地偏长者无车辙,扫地从教草径斜。
怪底春风,要将我、船儿翻覆。
行囊里、是群贤相赠,数篇珠玉。
江上青山吹欲倒,湖中白浪高于屋。
幸年来、阮籍惯穷途,无心哭。归去也,瓶无粟。
吟啸处,居无竹。看造物、怎生安顿,老夫盘谷。
第四桥边寒食夜,水村相伴沙鸥宿。
问客怀、那有许多愁,三千斛。
九日登高望,苍苍远树低。
人烟湖草里,山翠县楼西。
霜降鸿声切,秋深客思迷。
无劳白衣酒,陶令自相携。
前舟已眇眇,欲渡谁相待?
秋山起暮钟,楚雨连沧海。
风波离思满,宿昔容鬓改。
独鸟下东南,广陵何处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