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禅宗大师良价所作,名为《过水睹影大悟前旨因有偈》。诗中以过水见影为喻,阐述了悟道的过程和真谛。
“切忌从他觅”,意指不应盲目追寻外在的事物或他人的指导,而应深入内心,寻求自我觉醒。“迢迢与我疏”则表达了远离尘世喧嚣,追求心灵纯净的渴望。“我今独自往,处处得逢渠”,诗人独自踏上悟道之旅,无论走到哪里,都能遇到内心的指引,即“渠”。这里的“渠”可以理解为内心的智慧或真理。
“渠今正是我,我今不是渠”,意味着真正的自我与外界的真理是合一的,悟道者即是真理,真理亦是悟道者本身。这体现了禅宗中“心即是佛”的思想。
“应须与么会,方始契如如”,最后两句强调了悟道者需要通过特定的方式或方法,才能真正理解并体验到这种合一的状态,即与宇宙万物同在的“如如”境界。这里的“如如”常被解释为无差别、无生灭的状态,是佛教中极高的精神境界。
整首诗简洁明快,寓言式的表达方式,旨在引导读者思考自我与真理的关系,以及如何通过内省达到心灵的觉醒与解脱。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金缕曲.自题绣谱
未必能齐备。尽搜罗、轻描淡写,个侬心事。
休道葫芦依样画,也要分门别类。
更几页、体裁由自。
翻笑年来偷懒过,算馀将、诗本还兼此。
闲翻阅,逸情寄。近时花样精无比。
细商量、孰宜缟素,孰宜红紫。
百四十篇篇错落,同伴借来描刺。
只莫个、墨浓过纸。
娇女他年如学绣,好教渠、拈笔从头试。
钩勒处,尚牢记。
东风齐著力.落花
苦被莺摧,频招燕妒,乃许消停。
伶俜瘦损,耐得到春深。
挨遍风风雨雨,飘零处、有泪无声。
凭谁问、东皇去后,冷落重门。
清露乞慈云,已负了、今生任委轻尘。
断肠草色,凄入一痕青。
狼藉残红零乱,鹃声里、偏又黄昏。
伤心地,埋愁难觅,填恨难平。
金缕曲
砥柱中流折,猛回头、惊涛卷岸,风悲月黑。
海上骑鲸人已去,吹散蜃楼千尺,便从此、冰消瓦裂。
石烂南山难补恨,怎偏教、铸错中州铁。
输一着,谁筹策。长城百雉金瓯缺。
又何曾、丝延续命,戈挥落日。
莽莽寒江东逝水,只剩湘灵呜咽,纵拚化、哀鹃啼血。
叫破黄昏天惨淡,唤春光、重转终无力。
空染尽,伤心碧。
满江红.题瓶中桃花遗画
瓣染鹃红,铜饼里、生香不断。
想玉人,画眉初了,戏拈斑管。
折叠屏前花雾深,博山炉里沉香满。
对兰窗,写出一枝春,天初暖。曲栏外,飞絮乱。
檐宇下,游丝缓。帘幕昼沉沉,暗垂银蒜。
几点燕支抚艳容,数行麝墨添芳款。
叹仙才,未合住人间,瑶池馆。
声声慢.白桃花
春心炼雪,腻靥凝酥,韶华淡到无痕。
本色天然,清艳肯映朱门。
吟边又来瘦鹤,认疏香、应误黄昏。
瑶台畔、问冰霜多少,酝酿仙根。
一任闲评轻薄,有澄潭明月,自证前身。
梦断梨花,春去懒对芳樽。
瑶阶露华如画,正缟衣、孤立销魂。
台洞远,付相思,流水冷云。
沁园春.己酉冬日,扶舅姑及亡夫、长子之榇,葬于郊南。抚儿顾叔,血泪千行,因占一阕
霜老疏林,泪洒冰天,冻合层云。
有糟糠新妇,血珠和土;伶仃幼子,篑石成坟。
瞻仰亲莹,如依膝下,笑语慈颜杳不闻。
从今后,痛墓门悄闭,谁侍晨昏。
十年屡断惊魂,纵百炼千磨我代君。
叹寒烟冷月,空闺人老;疾风暴雨,世事谁论。
长子何辜,又遭短折,湘竹无多染泪痕。
空肠断,看慈鸦万点,归绕江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