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赴城南约,如营海外游。
岸容收潦尽,村色带烟留。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山人对城市生活的向往与对自然宁静的留恋之间的矛盾心理。首句“山人懒到骨,一出动经秋”以“懒”字开篇,形象地刻画了山人内心深处对行动的抗拒,即使是在秋季这样一个适宜出行的季节,也难以激起他外出的热情。这种“懒”并非真正的身体上的无力,而是精神上的逃避,是对外界喧嚣和繁忙的一种抗拒。
接着,“欲赴城南约,如营海外游”两句,表达了山人内心对于城市生活的渴望。他想前往城南赴约,仿佛是进行一次远赴海外的旅行,暗示了他对城市生活充满好奇和向往,但又深知这与他的本性相悖,因此只能将其视为一种遥远的梦想。
“岸容收潦尽,村色带烟留”描绘了秋天的景色,水面的水汽逐渐消散,村庄在薄雾中显得格外宁静,这一景象既展现了自然界的季节更替,也映射出山人内心的平静与和谐。然而,这样的宁静与和谐并未能完全满足山人的需求,因为“禾黍岁将晚,农家犹未休”揭示了农事的繁忙与持续,即便是到了收获的季节,农民们仍然忙碌不已,无法享受真正的休息。
整首诗通过对比山人内心的矛盾与外部世界的现实,展现了人在自然与社会、宁静与忙碌之间寻求平衡的普遍主题。山人对城市生活的向往与对自然宁静的留恋,构成了一个复杂而深刻的心理图景,让人深思。
治任归去后,空忆幔亭晨。
毕世雄谈爽,平生率性真。
明经经学博,作赋赋编新。
笔阵降多士,书香继有人。
及门谁立雪,入室我书绅。
已圮灵光殿,难扶大雅轮。
徒然称沆瀣,竟敢诩荀陈。
赙奠余孤往,能禁泪满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