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6日(农历三月廿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陶文僖公挽词二首·其一》
《陶文僖公挽词二首·其一》全文
明 / 欧大任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青]韵

国礼师傅皇恩范型

尚书麻作诰,学士幄存经。

器给东园秘,阡题上相铭。

当时楹奠后,遗迹丹青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丹青(dān qīng)的意思:指绘画、写字等艺术创作。

当时(dàng shí)的意思:表示发生在过去某个特定时间的事情。

东园(dōng yuán)的意思:指人的精神思想活动独立自主,不受任何外界干扰的状态。

范型(fàn xíng)的意思:模范,典型

国礼(guó lǐ)的意思:国家作为礼仪活动中的代表性礼物。

皇恩(huáng ēn)的意思:指皇帝的恩宠和恩德。

尚书(shàng shū)的意思:指古代官职,掌管文书、文件的官员,也泛指书籍、文书。

上相(shàng xiàng)的意思:指人的相貌或举止有一种高贵、端庄的气质。

师傅(shī fu)的意思:师傅通常指的是某个领域内的高手或专家,也可以指导师、老师等。

学士(xué shì)的意思:指一个人的学问非常丰富,知识渊博。

遗迹(yí jì)的意思:指历史遗留下来的物品或痕迹。

尊师(zūn shī)的意思:尊敬师傅,尊重教师。

鉴赏

此诗颂扬了陶文僖公的崇高地位与深远影响。开篇“国礼尊师傅,皇恩重范型”两句,以“国礼”和“皇恩”强调了陶公在国家与皇室中的重要性,同时通过“尊师傅”和“重范型”表达了他对师道的尊重与对典范的推崇。接下来,“尚书麻作诰,学士幄存经”描绘了陶公在政务与学术领域的卓越贡献,尚书以麻纸作诏书,学士在帷幄中保存经典,彰显其在国家治理与文化传承中的关键角色。

“器给东园秘,阡题上相铭”则进一步展示了陶公在宫廷与社会中的影响力,他所使用的珍贵器物被安置于东园之秘,墓碑上的铭文则是对上相(即宰相)的尊崇,体现了其在权力结构中的显赫地位。最后,“当时楹奠后,遗迹在丹青”两句,通过描述陶公逝世后的楹联祭奠场景,以及其事迹被绘入丹青之中,表达了对其生前功绩的永久纪念与追思。

整体而言,这首挽词以高度凝练的语言,展现了陶文僖公在政治、文化和社会层面的卓越成就及其深远影响,是对一位历史人物的深情缅怀与高度评价。

作者介绍
欧大任

欧大任
朝代:明

欧大任(1516-1596)字桢伯,号仑山。因曾任南京工部虞衡郎中,别称欧虞部。广东顺德陈村人。他“博涉经史,工古文辞诗赋”,并喜体育运动,擅长踢球、击剑。14岁时,督学曾集中十郡的优等生会考,他三试皆列第一,名噪诸生。他和梁有誉、黎民表、梁绍震等人是十分友好的同学,在著名学者黄佐门下读书,很有得益。无奈文运不佳,八次乡试均落榜,直到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47岁的欧大任才一鸣惊人,以岁贡生资格,试于大廷,考官展卷阅览,惊叹其为一代之才,特荐御览,列为第一。由是海内无不知欧大任,名声远播。
猜你喜欢

挽朱彦博二首

重惜夫君去,哀吟思不穷。
江淮经画里,风雨笑谈中。
志大长违俗,才高无近功。
盖棺公论出,谁不羡豪雄。

(0)

别刘寺簿子澄赴州倅

新蝉鸣高柳,轻鸥弄晴川。
浮家作远游,觞热岂所便。
武昌古都会,形胜两国肩。
貔貅杂民居,烽火照敌边。
朝廷重牧守,尤需治中贤。
君侯文章家,班马不敢先。
墨庄一种子,落实今几年。
瞠乎出其后,独得道学传。
诚身自孝悌,玩理潜天渊。
悠然静中春,汹汹风涛前。
四海满誉望,诸公争挽牵。
容台志不舒,别驾用未专。
去就抑何心,行可吾亦然。
余也沟渎质,误辱青黄妍。
工夫恳切切,习气犹拘挛。
居然作别离,欲别思绵绵。

(0)

别袁州司户司马行二首

四海司马氏,大州从事贤。
剸裁无剧务,抑郁已三年。
人在甘棠里,梦回春草边。
知音有当路,何日践英躔。

(0)

和张宪吴园山居二首

轻辞绿野逐征夫,踏遍溪山总不如。
莫爱画图尝在眼,渠侬还亦爱吾庐。

(0)

胡广文以直养名堂余举伊川之说问之往反数十

以物养物,如水沃木。
推彼有余,益此不足。
惟直与气,如木有根。
本既充盛,枝叶自繁。
气言其形,直言其理。
与生俱生,无彼无此。
云何谓直,养此气耶。
直果外来,气内出耶。
孟氏此言,我知其自。
则以告子,以养外计。
谓直养气,其差则同。
疑其不然,愿启我蒙。

(0)

送梁宪易节漕蜀二首

雨露收江上,星辰下益州。
有贤容在外,为国岂无谋。
德旨频将远,君心顿减忧。
不然那有此,定自启金瓯。

(0)
诗词分类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诗人
于谦 张孝祥 李孝光 陆求可 王炎 何梦桂 诗经 张嵲 朱松 林则徐 韦应物 晏殊 唐寅 李煜 傅山 戴表元 张籍 刘子翚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