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若无人居,晓霾静诸屋。
老树眠泥塘,鸟声似儿哭。
乱草经烧馀,努力守微绿。
平海寒不潮,接岸凝黄浊。
略动樯旗风,云态便舒目。
安得千亿心,尽与散烦蹙。
这首诗描绘了定海旅途中的一幅宁静而略带凄凉的画面。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荒寂之地的清晨景象。
首句“荒若无人居”,开篇即点明环境的荒凉与人迹罕至,营造出一种孤寂的氛围。接着,“晓霾静诸屋”进一步渲染了清晨的寂静,晨雾笼罩下的房屋显得格外宁静。通过“静”字,诗人巧妙地传达出一种深沉的静谧感。
“老树眠泥塘,鸟声似儿哭”两句,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将老树和鸟儿的形象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老树仿佛在泥塘中沉睡,而鸟儿的啼鸣则如同婴儿的哭泣,既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性,也暗示了环境的荒凉与孤独。
“乱草经烧馀,努力守微绿”描绘了经过焚烧后,乱草虽已枯萎,但仍顽强地保持着一抹绿色,象征着生命力的坚韧与顽强。这一细节不仅丰富了画面的层次,也蕴含了对生命力的赞美。
“平海寒不潮,接岸凝黄浊”则转向对海面的描写,海面因寒冷而不涨潮,岸边则是凝固的黄色浑浊,展现了大海的壮阔与复杂,同时也暗示了环境的恶劣与变化无常。
“地境临至宽,气严转拘束”描述了广阔的土地与严苛的气候条件,两者形成鲜明对比,强调了自然环境的严峻与挑战。
最后,“略动樯旗风,云态便舒目”写出了微风吹动樯旗,云彩舒展开来的情景,为画面增添了一抹生机与希望。而“安得千亿心,尽与散烦蹙”表达了诗人渴望能够拥有无数的心灵,去化解生活中的烦恼与忧愁,体现了对心灵自由与解脱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展现了旅途中所见的荒凉与宁静,以及对生命力、自然力量与个人内心世界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