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得句(de jù)的意思:得到了教训或教益。
非道(fēi dào)的意思:非道指的是不守道义,行为不正的人或事物。
何妨(hé fáng)的意思:没有必要担心或阻止,表示无妨。
近来(jìn lái)的意思:最近的一段时间
千门(qiān mén)的意思:指非常多的门派或流派。
三尺(sān chǐ)的意思:三尺是指长度为三尺的物体,用来形容某人或某物的身高或高度。
三乘(sān chéng)的意思:三次乘坐,指多次乘坐同一种交通工具。
十指(shí zhǐ)的意思:指手指头,表示手指头的数量。
四谛(sì dì)的意思:四谛是佛教术语,指的是佛陀在悟道后所提出的关于人生的四个基本真理。
太古(tài gǔ)的意思:太古意指遥远的古代,形容时间久远。
万法(wàn fǎ)的意思:指法律、规章制度等各种法则和条文。
无奈(wú nài)的意思:表示无法改变或无可奈何的心情或境地。
无非(wú fēi)的意思:指没有别的选择或变化,只有一种结果或情况。
月下(yuè xià)的意思:指在月光下的情侣约会或者谈心的情景。
只此(zhī cǐ)的意思:只有这一个,仅此一次
- 注释
- 十指:指代手指。
太古:古代。
遗音:遗留下来的音乐或智慧。
三乘:佛教术语,指声闻乘、缘觉乘和菩萨乘。
四谛:佛教基本教义,苦、集、灭、道。
道:佛教中的真理或道路。
万法:一切事物或佛法。
千门:各种不同的修行方法。
此心:指内心或本心。
得句:获得诗句或领悟。
闻鼓:听到战鼓声,比喻生活中的挑战或激荡。
□机:空灵的心境或禅机。
魔侵:恶魔般的诱惑或干扰。
近来:最近。
□□□□□:此处可能缺失文字,需要根据上下文推测。
无奈:无可奈何。
三尺:形容深度,这里可能象征世俗的困扰或烦恼。
- 翻译
- 曾在月光下弹奏十指琴,早已知晓太古遗留的乐音。
佛法中的三乘四谛其实都是道,世间万物千门万法唯心而已。
得到诗句不妨听战鼓声,禅机不再受恶魔侵扰。
近年来修行日益精进,却无奈尘世纷扰深如三尺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周暕的《次秋山月上人韵》,通过对月夜弹琴和禅修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道与心性的深刻理解。首句“十指曾弹月下琴”,形象地刻画了诗人月下抚琴的场景,暗示着高雅的艺术追求和宁静的夜晚氛围。接着,“已知太古有遗音”表达了对古老智慧的追溯和对音乐深远意义的领悟。
第二联“三乘四谛无非道,万法千门只此心”是诗人的哲学思考,借用佛教中的“三乘”(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和“四谛”(苦、集、灭、道)概念,阐述世间万物皆可归于一个“道”,而这个“道”就在“此心”之中,强调了内心的觉悟和洞察力。
后两句“得句何妨闻鼓□,□机不复有魔侵”进一步深化主题,意为在悟道的过程中,即使听到外界的鼓声干扰,也能保持内心的清净,不再受外在诱惑或困扰所侵扰。然而,诗中留白的“□”字可能暗示着诗人对人心深处仍有困惑或挑战的微妙感慨。
最后两句“近来□□□□□,无奈□□三尺深”,可能是诗人对自己或他人修行过程的反思,表示近期的修行之路虽然有所进展,但仍有“三尺”(可能象征难以逾越的障碍)之深,令人感到无奈和挑战。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月夜弹琴为引,探讨了道与心性、修行与困扰的关系,体现了宋代理学与禅宗交融的特色。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嘉阳官舍奇石甚富散弃无领略者予始取作假山
昔人何人爱岩壑,为山未成储荦确,散落支床压酒槽,大或专车小拳握。
幽人邂逅为绝叹,修绠趣取寒泉濯,峭峰幽窦相吐吞,翠岭丹崖渺联络。
石不能言意可解,问我胡为怜寂寞?
人间兴废自有数,昔弃何伤今岂乐。
斯言妙矣予则陋,敢对石友辞罚爵。
为君宽作十日留,在眼便同真著脚。
九月七日子坦子聿俱出歛租谷鸡初鸣而行甲夜
仲秋谷方登,螟生忽告饥。
艰难冀一饱,俯仰事已非。
贷粮助耕耘,客主更相依。
一旦忽如此,欲语涕屡挥。
共歛螟之余,存者牛毛稀。
吾儿废书出,辛苦幸庶几。
夜半闻具舟,怜汝露湿衣;既夕不能食,念汝戴星归。
手持一杯酒,老意不可违。
秫瘦酒味薄,食少鸡不肥。
颇闻吴中熟,多稼彻王畿;亦欲就饱处,无羽能奋飞?
官富哀我民,榜笞方甚威;渠亦岂得已,抚事增歔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