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明云里阙,先满日边州。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蔼蔼(ǎi ǎi)的意思:形容人的品德温和和善。
边州(biān zhōu)的意思:边州指的是边境上的州县,用来形容位置偏远、边远的地方。
春归(chūn guī)的意思:春天回来了。
从此(cóng cǐ)的意思:从现在开始,表示某个事件或情况从此以后发生了改变。
陌头(mò tóu)的意思:指在陌生的地方或陌生的人面前。
启蛰(qǐ zhé)的意思:启蛰是指春天来临时,动物从冬眠状态中苏醒过来,开始活动的意思。也用来比喻事物从休眠、停滞状态中恢复活力,重新兴盛起来。
青门(qīng mén)的意思:指官场政治的入门之处,也可以表示官场的起步阶段。
日边(rì biān)的意思:指日出的地方,也指东方。
瑞景(ruì jǐng)的意思:指吉祥的景象或美好的前景。
上林(shàng lín)的意思:指皇家园林,也用来形容花木繁盛、景色优美的地方。
十二(shí èr)的意思:指十二个,表示数量为十二。
太液(tài yè)的意思:指天子的宫殿
祥烟(xiáng yān)的意思:指吉祥如烟的景象,形容喜庆繁荣的景象。
新流(xīn liú)的意思:指新的潮流或新的趋势。
阳和(yáng hé)的意思:指阳光明媚、和暖的天气。也形容人与人之间和睦友好。
悠悠(yōu yōu)的意思:形容时间长久、漫长。
紫陌(zǐ mò)的意思:指紫色的道路,比喻美好的环境或繁华的街道。
十二楼(shí èr lóu)的意思:指高楼大厦中的最高层,也用来比喻地位高、身份尊贵的人。
- 注释
- 蔼蔼:形容春意浓厚。
悠悠:深远的样子。
云里阙:皇宫的云彩。
日边州:边疆的州府。
青门外:京城的东门。
紫陌头:京城的道路。
上林荣:上林苑的老树生机盎然。
太液镜:太液池平静如镜。
阳和:温暖的春阳。
启蛰:春天万物复苏,动物从冬眠中醒来。
- 翻译
- 春意浓厚又深远,回归到十二层的高楼。
皇宫的云彩中最为明亮,阳光最先洒满边疆的州。
青门外的颜色格外迷人,紫陌头光影摇曳。
上林苑的老树焕发生机,太液池的水面映照新流。
温暖的气流带着吉祥的烟雾升起,清澈的水面增添了吉祥的景象。
阳和如同唤醒冬眠的生物,从此开始美好的游览时光。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生机勃勃的春日景象,展现了古都长安(今西安)城中十二楼的繁华与自然之美。"蔼蔼复悠悠"通过对春天气氛的描写,传递出一种温柔和缓慢增长的感觉,"春归十二楼"则明确指出了春意所归属的地方,是长安城内的高楼。
"最明云里阙"中,“阙”特指古代宫殿或城楼之上的建筑,这里的“云里阙”形象生动地表现了春光照耀下的皇宫楼阁,既有天然之美,又透露出人间的壮丽。接着的"先满日边州"则表达了春意首先充盈于整个国家的边疆。
"色媚青门外"描绘了一种柔和而迷人的景象,"光摇紫陌头"更是将春光的流动与道路的古朴结合在一起,营造出一种诗意的氛围。"上林荣旧树"显示了长安城郊森林中的古树依然繁茂,生机勃勃;"太液镜新流"则是对皇家园囿中水景之美的描绘。
"暖带祥烟起"和"清添瑞景浮"两句共同塑造了一个温暖明媚、祥瑞氤氲的春日环境,充满了生机与吉祥。最后,"阳和如启蛰"用到了《易经》中“阳和”之意,比喻春天的到来像蛰虫破茧而出一样,是自然界生命力觉醒的象征;"从此事芳游"则表达了诗人在这样的美好环境中,心情舒畅,想要去享受这份美丽。
整首诗通过对春天景色的细腻描绘和富有层次的情感表达,展现了古都长安的繁华与自然之美,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赞美。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行路难
黑风怒挟飞沙吼,村墟黯惨黄昏后。
炊烟断绝鸟无声,道旁死人忽张口。
跛驴枵腹倒地僵,五丁鞭之亦不走。
主仆相顾各吞声,阴森如入阎罗城。
栖我无床居无屋,饮我无浆食无粟。
强梁昏夜来攫人,仆夫相戒不敢哭。
行行重行行,破屋一灯明。
入门穷窘求投宿,炙乾马矢森如镞。
穹庐郁勃走龙蛇,茅檐罅漏攒蝙蝠。
泥浆糠秕供具陈,未吞先吐肠辘辘。
局蹐中宵泪未乾,明朝又复跨征鞍。
吁嗟乎,行路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