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不称(bù chēng)的意思:不适当,不得体,不合规矩。
称身(chèn shēn)的意思:合适;适宜;合身
持戟(chí jǐ)的意思:手持戟。
点行(diǎn xíng)的意思:指的是行动或行为的极其微小或细微的变化、动作。
读书(dú shū)的意思:
◎ 读书 dúshū
(1) [read]∶看着书本出声读或默读
(2) [study]∶正式学习一个科目或课程
她读书很用功风尘(fēng chén)的意思:指人在纷繁世事中历尽风雨、沧桑变化后依然保持坚强、不屈的品质。
过客(guò kè)的意思:指短暂经过的人或事物,比喻来去匆匆,不久停留的人。
来归(lái guī)的意思:回到原来的地方或状态
民生(mín shēng)的意思:指人民的日常生活和生计。
深衣(shēn yī)的意思:指长袍或衣裳,也可指衣袍的颜色深。
生日(shēng rì)的意思:比喻人的寿命长久,长寿如南山。
书人(shū rén)的意思:指读书人,有学问的人。
四野(sì yě)的意思:
[释义]
(名)广阔的原野(就四周展望说)。
[构成]
偏正式:四(野
[例句]
四野的秋色很迷人。(作定语)晚来(wǎn lái)的意思:迟到、来晚了
读书人(dú shū rén)的意思:指喜欢读书、勤奋学习的人。
- 鉴赏
这首元代诗人袁士元的《北门团练贝子美》以沉郁的笔触描绘了战乱年代百姓生活的艰辛与困苦,同时也揭示了社会阶层间的矛盾与无奈。
首句“四野尚风尘”开篇即点明了战乱的背景,四面八方皆是弥漫的战火与尘埃,形象地展现了动荡不安的时代风貌。接着,“民生日转贫”进一步深化主题,指出在这样的背景下,人民的生活日益贫困,生活状况每况愈下,表达了对底层民众疾苦的深切同情。
“谁知持戟士,亦有读书人”,这两句转折,将视角转向了社会中的另一群体——士兵与文人。士兵们手持武器,保卫国家,而文人则潜心读书,追求学问。然而,在战乱的年代,即便是这些看似与战争无关的文人,也难以幸免于生活的艰难,暗示了社会的普遍苦难。
“过客多怜我,深衣不称身”两句,通过叙述诗人的个人遭遇,进一步展现战乱给个体带来的影响。过路的人大多同情他,但他的深衣却显得不合体,这既是物质匮乏的象征,也是身份地位落差的体现,蕴含着深深的无奈与悲哀。
最后,“晚来归侍母,莫为点行频”表达了诗人对家庭责任的重视和对和平生活的渴望。在战乱中,能够陪伴母亲,照顾家庭,对于许多人来说,已经是难得的幸福。同时,这也反映了诗人对频繁征召、不断参战的不满与抗拒,希望结束战争,回归平静的生活。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战乱时期社会现象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作者对民生疾苦的深切关怀,以及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具有较强的社会批判性和人文关怀精神。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咏怀三十四首·其十一
夸名非已有,祸患在须臾。
生命无延期,昏旦有不虞。
拂衣舍之去,矫步升天衢。
陟降太微堂,上帝授灵符。
六气备朝餐,双虬结飙舆。
消玉馈我浆,凭云搆我庐。
圣贞进杯觞,灵妃奏笙竽。
三光代列炬,四海注一盂。
抗臂抑羲和,六龙且徐徐。
微瞬朝市易,日月曷云除。
名漏泰山录,鬼伯无迫驱。
举手谢世人,安能与尔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