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6日(农历三月十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三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溽暑作古意六首·其一》
《溽暑作古意六首·其一》全文
元 / 陈谟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湿云薄雾日光如镜尘。

杨花吹满床,燕雏近人

双双白练带,衔得樱桃新。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白练(bái liàn)的意思:指白色的练子,比喻人的品德纯洁无瑕疵。

薄雾(bó wù)的意思:指雾气稀薄,形容景物模糊、不清晰。

近人(jìn rén)的意思:接近人群,与人为善,待人友好。

练带(liàn dài)的意思:指练习技艺、修养或才能。

日光(rì guāng)的意思:指阳光,也用来形容事物明亮、光彩夺目。

湿云(shī yún)的意思:形容天空阴沉、云层低压,即将下雨。

双双(shuāng shuāng)的意思:成对地,两个一起

燕雏(yàn chú)的意思:指年轻有为的人才或事物。

杨花(yáng huā)的意思:指人的心思不定,容易受外界诱惑或干扰。

樱桃(yīng táo)的意思:指吃东西或喝水时小口小口地吃或喝。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夏日清晨的宁静画面。首句“湿云涵薄雾”以轻柔的笔触勾勒出晨雾弥漫、云层湿润的景象,营造出一种朦胧而清新的氛围。接着,“日光如镜尘”一句巧妙地将日光与尘埃相比较,既展现了日光的明亮,也暗示了空气中微尘的飘动,细腻地捕捉了夏日早晨特有的光影效果。

“杨花吹满床”则将视线转向室内,杨花随风飘散,铺满了床面,不仅增加了画面的生动感,也暗示了季节的更替和自然界的生机勃勃。紧接着,“燕雏娇近人”描绘了一群小燕子在人的周围嬉戏玩耍的情景,通过“娇”字,赋予了这些小生命以活泼可爱的人性化特征,增添了诗作的温馨与亲切感。

最后,“双双白练带,衔得樱桃新”两句,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燕子比作白色的丝带,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燕子在空中飞翔的姿态,同时通过“衔得樱桃新”这一细节,不仅展现了燕子的灵巧与智慧,也暗示了大自然中生命的循环与和谐共处。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夏日清晨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以及对生活中常见场景的诗意化处理,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对生活细节的敏锐观察,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和人文关怀。

作者介绍
陈谟

陈谟
朝代:元

(1305—1400)元明间江西泰和人,字一德。幼能诗文,尤精经学,旁及子史百家。隐居不求仕,而究心经世之务。尝谓学必敦本,必先变化气质,若礼乐、刑政、钱谷、甲兵、度数之详,亦不可不讲习。洪武初征至京师议礼,宋濂等请留为国学师,引疾辞。家居教授,屡应聘为江浙考试官。学者称海桑先生。有《海桑集》。
猜你喜欢

定风波

月一焚香望日斋。持些禁戒自消灾。

甲子庚申逢七记,开怀。吏神暗察应时来。

清静身心无病苦,颐真保命运三台。

功行周圆何处去,咍咍。携云跨鹤去蓬莱。

(0)

满庭芳

微妙家风,非空非色,卓然无去无来。

超今越古,悟者免轮回。

拈出长春圣境,琼花绽、铁树崔嵬。

谁知觉,了翁夜半,震动九天雷。

玄门真洒落,星楼月殿,愚昧难开。

寥阳芝草,端的胜寒梅。

方寸神机莫测,何消得、飞过蓬莱。

玉霄闲客,未肯蹑苍苔。

(0)

江南民

江南民,诚可怜,疫疠更兼烽火然。

军旅屯驻数百万,米粟斗直三十千。

去年奔走不种田,今年远丁差戍边。

老羸饥饿转沟壑,贫富徭役穷熬煎。

豺狼左右虎后先,况尔不肯行楮钱。

楮钱不行生祸愆,官司立法各用权。

生民自此多迍邅。

君不见海东风起浪拍天,海中十载无渔船;

又不见淮南格斗血满川,淮北万里无人烟。

通都大吧尽变迁,新鬼旧鬼皆衔冤。

今上圣明宰相贤,政如日月开尧天。

大布德泽清八埏,百辟忠义何以言?

捐生弃死非徒然,我在畎亩心拳拳。

无能与尔扶颠连,老眼迸泪如飞泉。

(0)

村居四首·其一

断桥分野色,曲径入柴门。

五柳低藏屋,三家自作村。

人情同下里,风俗异东屯。

我老无生计,耕耘教子孙。

(0)

卜算子.开门了化出马钰

你待坚心走。我待坚心守。

百日扃门化出来,方是余开口。

开取四时花,绽取三春柳。

认取元初这个人,共饮长生酒。

(0)

百字令

圣人传道,执其中、妙在惟精惟一。

放则周流弥六合,卷则退藏于密。

格物致知,正心诚意,静里包皇极。

居仁由义,应机不费毫力。

四时天地同参,火符合候,默默存真息。

三五归元至德纯,保合太和冲溢。

体用一原,显微无间,尽性穷端的。

死生勘破,到头还是空寂。

(0)
诗词分类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诗人
刘宗周 沈佺期 李裕 郑燮 冯子振 周昂 钱惟演 何逊 王绩 高似孙 吕渭老 崔涂 郑经 阮元 谭献 谢宗可 萧绎 王鹏运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