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鉴赏
这首诗《临行颂三首(其一)》由唐代诗人利踪所作,通过简洁的语言,传达了深刻的人生哲理与佛教思想。
首句“我闻过去佛”,开篇即点明主题,引出对过去佛的回忆与思考。这里的“过去佛”指的是佛教中的佛陀,象征着智慧与觉悟的化身。诗人通过这一表述,暗示了佛法的深远与智慧的传承。
接着,“纵横尽丈夫”一句,以“丈夫”比喻具有大丈夫气概的人,强调了在佛法的引导下,人们能够超越世俗的束缚,展现出真正的自我与勇气。这里的“纵横”二字,既描绘了广阔无垠的宇宙,也寓意着人生的广阔与自由。
“示汝真归处,千江月影孤。”这两句诗则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诗人通过“真归处”的概念,引导读者寻找内心的平静与真理所在。在这里,“千江月影孤”是一个富有象征意义的意象,它描绘了一幅在众多江河中,月亮的倒影显得孤独而明亮的画面。这不仅象征着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真理与智慧如同孤独而明亮的月光,指引着人们前行,同时也暗示了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个人可能需要面对的孤独与挑战。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过去佛的回忆、对大丈夫气概的赞美以及对真理与智慧的追寻,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意义与佛教智慧的深刻思考。通过形象生动的比喻和富有哲理的意象,诗人成功地将抽象的概念具象化,使得读者在欣赏诗歌的同时,也能获得心灵上的启迪与感悟。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庐山歌
卓哉庐山之奇绝兮,峥嵘逼南纪,右彭蠡而左九江。
天下之山高者何限皆处乎僻远兮,孰有江湖之相撞,排空插汉峰数个。
丹青莫能貌其妙兮,恍惚乎商山之皓,超拔乎鹿门之庞。
予尝舣舟其下兮,褰衣直欲穷空谾。
穿云拂翠寻白鹿,洞门宛转随流淙。
贯道桥边久延伫,赤脚踏遍当水矼。
山空境寂足以凝道兮,祇恐学非其要迷赘哤。
转盼巅林崖树兮,纷披拥苍翠烟云厚薄掩映排青幢。
空王古刹不知其几兮,但见山腰喷玉雷隐隐,飞下白龙双。
安得边崖置一榻,寒声洗我胸中庞。
寻常攀陟眼力破,万里湖光山色倾倒日千缸。
寒晶一奁光蘸径,千里琉璃闪烁当轩窗。
江湖交会气清绝,山骨累积孕奇缸。
挂冠何处更堪老,羡君佐郡获兹邦。
倒悬解虐不可以缓兮,知君汲汲岂暇事游乐,须令万姓心皆降。
他时磨崖书最绩,我今老矣谁当秉笔如长杠。
《庐山歌》【明·林光】卓哉庐山之奇绝兮,峥嵘逼南纪,右彭蠡而左九江。天下之山高者何限皆处乎僻远兮,孰有江湖之相撞,排空插汉峰数个。丹青莫能貌其妙兮,恍惚乎商山之皓,超拔乎鹿门之庞。予尝舣舟其下兮,褰衣直欲穷空谾。穿云拂翠寻白鹿,洞门宛转随流淙。贯道桥边久延伫,赤脚踏遍当水矼。山空境寂足以凝道兮,祇恐学非其要迷赘哤。转盼巅林崖树兮,纷披拥苍翠烟云厚薄掩映排青幢。空王古刹不知其几兮,但见山腰喷玉雷隐隐,飞下白龙双。安得边崖置一榻,寒声洗我胸中庞。寻常攀陟眼力破,万里湖光山色倾倒日千缸。寒晶一奁光蘸径,千里琉璃闪烁当轩窗。江湖交会气清绝,山骨累积孕奇缸。挂冠何处更堪老,羡君佐郡获兹邦。倒悬解虐不可以缓兮,知君汲汲岂暇事游乐,须令万姓心皆降。他时磨崖书最绩,我今老矣谁当秉笔如长杠。
https://www.xiaoshiju.com/shici/70667c67e0bf1cc0992.html
老子
精一而既邈,三代朴以漓。
尚闻周柱史,眷言守中规。
无欲妙常净,有欲覈所依。
浮游浴玄虚,神物无相违。
久久返自然,颛致之循持。
古者垂衣裳,百姓冥是非。
运替文质殊,一揆成两岐。
仲尼叹犹龙,理穷拙言辞。
今日为长年,长年其糠秕。
大圣不可作,斯道犹近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