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未能长蔬,心且戒四肉。
人生弹指间,少恣在明腹。
这首诗以生动的比喻和深刻的哲理,探讨了人性的贪欲与道德修养之间的关系。
“口如无底谷,餔啖何时足。”诗人以“无底谷”比喻人的欲望,如同深不见底的山谷,无论吃多少都无法满足,形象地描绘出人类贪婪的本质。接着,“餔啖何时足”则直白地表达了这种无止境的欲望追求,让人深思。
“力未能长蔬,心且戒四肉。”这两句进一步揭示了人性中的善恶两面。一方面,人虽无力长期食用蔬菜,象征着在物质欲望面前的无力感;另一方面,内心却应戒除对肉类的贪食,即对杀生的戒律,体现了道德修养的重要性。
“腥膻念有间,慈悲种渐熟。”诗人在此提出,通过减少对腥膻之物的渴望,内心逐渐滋生出慈悲之心。这不仅是对个人道德修养的提升,也是对社会和谐的向往。
“人生弹指间,少恣在明腹。”最后两句总结全诗,强调生命短暂,应当节制欲望,保持内心的清明与善良。这里的“少恣”意为适度放纵,“明腹”则指心灵的纯净与明亮。整首诗通过对比与转折,深刻地反映了作者对于人性、欲望与道德之间关系的思考。
莲塘水濊濊,凉气秋始旦。
西轩集朋俦,游咏日已半。
当阶缘碧藓,前垣出苍簳。
列席粲有华,飞觞急无算。
缅焉思远人,振筴方弭乱。
笳鼓横清江,烟尘翳南岸。
感之念时理,短曲不成按。
中心忽如醉,沈唫睇遥汉。
自非桃源邃,何以永乐衎。
穷居且终日,黾勉增慨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