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者益其精,可名为有益。
易者易其形,是名之有易。
这首诗深刻地阐述了道家哲学中的修行思想。开篇“益者益其精,可名为有益”,表达的是对于内在修养的追求与强化,这里的“精”指的是人的精神、本质或是生命力的核心部分,通过不断地滋养和提炼,可以达到一种高层次的存在状态。紧接着,“易者易其形,是名之有易”,则是讲述对于外在世界的顺应与适从,这里的“易”意味着简单、自然,不强求,对于万物运行规律的顺承,体现了一种顺其自然的生活态度。
下两句“能益复能易,当得上仙籍。无益复无易,终不免死厄”,则是对修行成效的评价与预言。如果一个人能够在内在修养和外在适从之间找到平衡,那么他就有资格登上神仙之列,达到一种超脱凡尘的境界。反之,如果既不能滋养精神,也不能顺应自然,那么最终将无法逃脱生死的束缚。
这首诗通过对比“益”与“易”的关系,展现了作者对于修行之道的深刻理解和对生命意义的独到见解。
已病犹蔬素,西归不复疑。
飞凫踰岭远,别鹤返乡迟。
箴史传贤女,巾褠付侍姬。
白头潘令在,应有悼亡诗。
忆共游山犹昨日,奄归白昼隔存亡。
宅深外不知何病,医杂人争试一方。
吊客伤心同沥酒,爱姬收泪各分香。
淳熙丞相潭潭府,今日门庭冷似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