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竹碧相倚,自能发馀清。
道污得夷理,物虚含远情。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而高洁的竹林画面。"高竹碧相倚",形象地展现了竹子挺拔高耸,翠绿相依的景象,富有生机与韵律。"自能发馀清",竹子自然散发出清新的气息,暗示了诗人对竹子品性的赞美,认为它具有高雅的气质和不俗的品格。
"时时微风来,万叶同一声",微风吹过竹林,所有的竹叶发出一致的声音,如同和谐的交响,体现了大自然的韵律美和统一感。这句也寓言了人生的道理,暗示人们在面对生活中的各种变故时,应保持一致的立场和态度。
"道污得夷理,物虚含远情",这里的"道污"可能指的是世俗的纷扰,而"夷理"则代表了平易近人的道理。诗人认为,即使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竹子依然保持着内心的纯净和平静,蕴含着深远的人生哲理。
最后两句"阶前闲步人,意思何清平",诗人以自己在竹林前悠闲漫步的人为视角,表达了心境的宁静和淡泊,感受到竹子带来的那份清平之气,也暗含了诗人追求超脱世俗,向往宁静生活的愿望。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高竹的景象,寄寓了诗人对高洁品质的崇尚,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展现出宋代士人崇尚自然、追求内心平静的精神风貌。
谔谔汉名臣,从天令若春。
叙辞皆诏旨,称宦即星辰。
草木承风偃,云雷施泽均。
威惩治粟尉,恩洽让田人。
泉货方将散,京坻自此陈。
五营俱益灶,千里不停轮。
未远金门籍,旋清玉塞尘。
硕儒推庆重,良友颂公频。
鹤发逢新镜,龙门跃旧鳞。
荷君偏有问,深感浩难申。
开园过水到郊居,共引家童拾野蔬。
高树夕阳连古巷,菊花梨叶满荒渠。
秋山近处行过寺,夜雨寒时起读书。
帝里诸亲别来久,岂知王粲爱樵渔。
掖垣春色自天来,红药当阶次第开。
萱草丛丛尔何物,等闲穿破绿莓苔。
云戟曙沈沈,轩墀清且深。
家传成栋美,尧宠结茅心。
玉佩多依石,油幢亦在林。
炉香诸洞暖,殿影众山阴。
草奏风生笔,筵开雪满琴。
客从龙阙至,僧自虎溪寻。
萧洒延清赏,风流会素襟。
终朝息尘步,一醉间华簪。
高楼倚玉梯,朱槛与云齐。
顾盼亲霄汉,谈谐息鼓鼙。
洪河斜更直,野雨急仍低。
今日陪尊俎,唯当醉似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