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阿师(ā shī)的意思:指对师长极其尊敬,言谈举止恭敬有礼。
暗中(àn zhōng)的意思:暗中指在不为人察觉的情况下进行某种行动或活动。
东家(dōng jiɑ)的意思:指招待客人的主人,也泛指提供食宿或工作的人。
多口(duō kǒu)的意思:指说话多而无益,多嘴多舌。
来意(lái yì)的意思:指来访的目的或意图。
灵利(líng lì)的意思:形容思维敏捷,反应迅速,机智聪明。
衲僧(nà sēng)的意思:指出家修行的僧人,也用来形容人过分拘谨、拘泥于一些细节,不知变通。
如何(rú hé)的意思:表示询问或描述做某事的方法或步骤。
推磨(tuī mò)的意思:比喻辛勤劳动,努力工作。
未必(wèi bì)的意思:不一定,可能不
意旨(yì zhǐ)的意思:指言辞或行动所意指的意思或目的。
一个(yí gè)的意思:指一个人的言行举止,即一个人的言论和行为。
旨问(zhǐ wèn)的意思:指明问题的核心或关键点,切中要害的询问。
中坐(zhōng zuò)的意思:指坐在中间的位置,也可指居中、中立。
自招(zì zhāo)的意思:自己招惹麻烦或祸害。
纵使(zòng shǐ)的意思:即使,尽管
多口阿师(duō kǒu ā shī)的意思:形容一个人说话多而啰嗦,话多口快。
- 鉴赏
这首诗以生动的比喻开篇,"马搭鞍,驴推磨",形象地描绘了不同角色在生活中的状态,随后引出"灵利衲僧,祇消一个",巧妙地将禅宗智慧融入其中,暗示了在复杂世界中,真正理解与实践佛法的人并不多见。
接下来的"纵使东家明点灯,未必西家暗中坐",通过对比东家和西家的境况,隐喻了在追求真理或智慧的过程中,即使有人已经找到了光明(象征理解或实践),但并不意味着周围的人都能立即看到或理解这种光明。这反映了禅宗中关于悟道的个体性与相对性的深刻思考。
最后两句"西来意旨问如何,多口阿师自招祸",直接提出了对禅宗西行传法的疑问,并警告说,过多地谈论或解释佛法可能会导致误解或招致祸端。这不仅体现了对禅宗传承方式的反思,也强调了言辞与实践之间的微妙平衡,以及在传播宗教智慧时需谨慎行事的重要性。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场景和禅宗哲理的结合,展现了深邃的思考和对修行者言行的警醒,体现了宋代禅宗文化的特点和智慧。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