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冠山二十八首·其十六仙足岩》全文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对仙足岩的想象与思考,通过对比“一足不能行”与“神仙宁此留”的情境,表达了对超凡脱俗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首句“一足不能行”,形象地描绘了一种身体上的限制,暗示着在现实世界中,人们受限于种种束缚,难以自由自在地行走。然而,紧接着的“神仙宁此留”,则将视角转向了超凡脱俗的境界,提出即使在这样的限制下,也有神仙愿意停留,似乎在暗示着超越物质限制的精神追求。
“祇以形之似,高踪何处求。”这句进一步深化了主题,指出即使是看似相似的形态,也难以寻觅到真正的高远踪迹。这里的“高踪”可以理解为高尚的行为、深远的智慧或超凡脱俗的生活方式,强调了在日常生活中追求精神高度的重要性,而不仅仅是表面的相似或模仿。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比和象征手法,探讨了在有限的现实中追求无限可能的主题,鼓励读者超越物质的局限,探索内心深处的自由与超脱。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五月四日蔡龟崖太守邀会于三塔寺大观堂分题得橚槛观澜分韵得雾字
青冥鸟外檐,翠霭云中路。
暇日从公游,淑景同人聚。
帡幪捲宿氛,晏温属新煦。
陶潜思停云,乐广欣披雾。
空侯睇遥天,平荠数津树。
阳焰展海帧,浮图象天柱。
绣槛狎鸥汀,朱窗见鱼步。鹭翿入镜明,?羽当屏度。
酌言深斝酣,讵觉层城暮。
悬火已促归,芳草犹回顾。
惭赓玄晖吟,缅诵澄江句。
雨中自郡城归至岩镇承谢廷懋廷彝廷馨昆仲款留夜与埙子联句置屋壁用酬雅意且纪岁月云
十里青山冒雨来,谢家留宿一樽开。
举头忽见云穿月,侧耳遥惊水激雷。
坐久烛花如慰客,饮馀诗草愧非才。
夜深侍寝秋堂上,笑记穷途又一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