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丁宁(dīng níng)的意思:形容人的性格沉静、安定,不轻易动摇。
法效(fǎ xiào)的意思:指法律的效力。
好生(hǎo shēng)的意思:好好地、十分地、非常地
理官(lǐ guān)的意思:指官员能够理解百姓疾苦,善于为民伸张正义,关心民生。
蒲鞭(pú biān)的意思:指严厉的惩罚或鞭打。
使民(shǐ mín)的意思:使百姓安居乐业,享受幸福生活。
用法(yòng fǎ)的意思:
(1).谓依法断罪。《周礼·秋官·小司寇》:“以五刑听万民之狱讼,附于刑,用情讯之,至于旬,乃弊之。读书则用灋。”灋,同“ 法 ”。 孙诒让 正义引《礼记·文王世子》 孔颖达 疏云:“用法谓明其法律,平断其罪。”
(2).泛指运用刑法。《汉书·刑法志》:“间者吏用法,巧文寖深,是朕之不德也。” 金 元好问 《太中大夫刘公墓碑》:“用法详慎,多所平反。” 清 侯方域 《南省试策三》:“ 宣帝 虽 汉 英主,然而杀 赵 、 盖 、 韩 、 杨 皆不以罪,残于用法, 高 、 文 之泽始衰。”
(3).指运用兵法,使用战略、战术。《孙子·计》“兵者诡道也” 唐 杜佑 注引 王子 曰:“善用法者,如狸之与鼠,力之与智,示之犹卑,静而下之。”
(4).使用的方式、方法。 夏丏尊 叶圣陶 《文心》二五:“你们已知道‘所’字的意义了,但‘所’字有几种用法,你们知道吗?” 邹韬奋 《经历》七:“在积极方面,我们在阅读的时候,便须时常注意成语的用法。”
-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文学家方孝孺所作的《谢蜀王赐果十首》中的第十首。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方孝孺对于为官之道的深刻理解与追求。
诗中提到“新制蒲鞭赐理官”,指的是蜀王赐予官员一种新的刑具——蒲鞭,以象征轻罚之意,旨在提醒官员在处理政务时应秉持仁慈之心。接着,“丁宁用法效刘宽”一句,表明了蜀王希望官员们能够效仿东汉时期的名臣刘宽,以仁厚之心施政,既体现了法律的公正,又不失人情味。
“好生要使民无犯”表达了治理国家的根本在于让百姓安居乐业,减少犯罪,这与儒家强调的“仁政”理念相契合。最后,“示辱如宽也不难”则进一步强调了实施仁政并不困难,关键在于官员能否像刘宽一样,以宽容和仁爱的态度对待民众,通过示辱(即轻微的惩罚)来教育和引导他们,而不是单纯的严刑峻法。
整首诗简洁明快,寓意深远,不仅展现了方孝孺对于理想政治的向往,也反映了他对古代贤臣治国理念的推崇。通过这首诗,我们能窥见明代士大夫阶层对于道德与仁政的重视,以及对理想社会状态的追求。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纪怀并引·其十七
涒滩为帝理,再侍讲筵内。
未几拜命行,捧敕临东海。
二亲犹及将,扶侍供甘脆。
王事信靡盬,不遑周仍隘。
采莼更觅鲤,奉养敢云备。
明王隆孝思,永言锡吾类。
遵海望天台,偶与知己会。
手染二亲容,驻颜语仍在。
语及世上名,洗耳有真态。
相期雁荡游,抚景尝至再。
归署襟已豁,如在尘寰外。
乃知乾坤里,形骸元无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