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6日(农历三月十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三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秋日闲居二首·其二》
《秋日闲居二首·其二》全文
唐 / 姚合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先忆花时节家山听更归。

爱诗看古集,忆酒典寒衣。

睡少身还健,愁多食不肥。

自怜疏懒性,无事出门稀。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出门(chū mén)的意思:离开家门,外出

家山(jiā shān)的意思:家乡的山

时节(shí jié)的意思:指特定的季节或时期,也可指特定的时机。

疏懒(shū lǎn)的意思:指懒散而不勤奋,不努力工作或学习。

无事(wú shì)的意思:没有事情发生,平静无事

自怜(zì lián)的意思:自己可怜,对自己感到怜悯或同情。

翻译
首先回忆起花开的季节,家乡的夜晚听着更鼓声归来。
喜爱诗歌,翻阅古籍,想起买酒的钱用来缝制寒衣。
睡眠少但身体依旧健康,忧虑多却食欲不振。
自怨自己懒散的性格,没事的时候很少出门。
注释
家山:故乡。
更:古代夜间报时的打击乐器。
归:归来。
古集:古代的诗文集。
寒衣:冬天穿的衣物。
睡少:睡眠不足。
愁多:忧虑重重。
疏懒:懒散。
出门:外出。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位文人在秋日的闲适生活。开篇“先忆花时节,家山听更归”两句,表达了诗人对逝去的春花时节的怀念,以及夜深人静之际,倾听着家乡的钟声而心生归意。这里的“花时节”不仅指物质世界的季节变换,更蕴含了诗人内心的情感流转和对美好事物的追忆。

接着“爱诗看古集,忆酒典寒衣”两句,则展示了诗人的文化生活。他热爱阅读古代诗文,这些积淀下来的文化遗产成为了他精神世界的一部分;同时,他也回忆起过去与朋友共同饮酒时的情景,那些温馨的片段如今只能用寒冷的衣物来比喻,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

“睡少身还健,愁多食不肥”两句,表达了诗人的生活状态。他虽然睡眠不足,但身体尚且健康;然而,由于忧虑过多,即便是丰盛的饮食也无法使他长胖,这反映出了内心的不安与烦恼。

最后,“自怜疏懒性,无事出门稀”两句,则透露出诗人的自我同情和对自身性格的洞察。诗人对于自己性格中的疏懒(即懒惰或不够坚决)感到自怜,同时,由于没有什么大事,他很少外出,仅在无事可做时偶尔踏出家门,这也从侧面映衬出了他的内向和宁静的生活态度。

整首诗通过对日常生活细节的描写,勾勒出一位唐代文人在秋天的平淡而又充满情感的独处时光。

作者介绍
姚合

姚合
朝代:唐   号:称“姚   籍贯:陕州硖石

姚合,陕州硖石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唐文宗太和中前后在世。以诗名。登元和十一年(公元八一六年)进士第。初授武功主簿,人因称为姚武功。调富平、万年尉。宝历中,(公元八二六年左右)历监察御史,户部员外郎。出任荆、杭二州刺史。后为给事中,陕、虢观察使。与马戴、费冠卿、殷尧藩、张籍游,李频师事之。诗与贾岛齐名,号称“姚、贾”。仕终秘书监。合著有诗集十卷,《新唐书艺文志》及选王维、祖咏等十八人诗,为极玄集一卷,又摭古人诗联,叙其措意,各有体要,撰诗例一卷,(均《唐才子传》)并传于世。 
猜你喜欢

离楚夜泊高丽馆寄杨克一甥四首·其二

水天夕云重,不雨衣自湿。

夜寒更士语,鸡唱舟子急。

青黄数宿莽,苍茫暗原隰。

高城亦何有,倚樯成独立。

(0)

送刘季孙守隰州

君家将军本缝掖,叱咤西摧贺兰石。

一时成败何足论,要使英名垂竹帛。

到君奇骨尚虎头,白须千骑守边州。

插架万签供记览,探囊五字擅风流。

大河之东士精勇,日饮不妨飞猎鞚。

五更吹角建牙旗,万马合围行酒瓮。

朝裘风劲黑貂暖,夜帷雪满青毡重。

乐哉闭口莫言兵,虽有颇牧谁能用。

(0)

春日杂书八首·其三

年长心益衰,读书常苦忘。

当其欲谈说,散坠挽不上。

诗书非真学,尽记未足尚。

但憎心辜眼,不为谨守藏。

书多墨入腹,无乃与饭妨。

何如粲然白,广作酒肉盎。

(0)

别外甥杨克一

弹琴不须弦,意在宫徵外。

浊醪分美恶,于道犹蒂芥。

平生分别尽,独此有泾渭。

坐令刘石徒,笑我犹嗜味。

秋风三十里,碧鳜兼紫蟹。

参军呼可应,肯使空樽对。

(0)

古意效东野二首·其二

扇不风自凉,身不兰自香。

深居不出门,幽独更清扬。

为鹊栖君树,为燕巢君堂。

不食亦可饱,况乃餐辉光。

(0)

发岐亭宿故镇三首·其二

乘月入秋山,月午山蹊静。

森森松竹林,夹道散疏影。

阴风留暗壑,白露蒙朝岭。

耿耿村鸡鸣,坐感单衣冷。

(0)
诗词分类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诗人
刘处玄 于濆 王铎 欧阳玄 王筠 王遂 文嘉 项斯 赵翼 姚绶 冯琦 吕祖谦 蔡沈 方以智 吴承恩 曾棨 柳公权 王褒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