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宝偈(bǎo jì)的意思:指珍宝般的佳句或妙言,形容语言精妙、富有智慧。
不惜(bù xī)的意思:不计较付出,毫不吝惜
晨朝(chén cháo)的意思:早晨朝拜神佛。
荡心(dàng xīn)的意思:指人的心情或思想被外界的诱惑、干扰所影响,不安定或动摇。
法身(fǎ shēn)的意思:指佛陀的身体或佛法的体现。
法鼓(fǎ gǔ)的意思:形容声音洪亮、威严。
秽垢(huì gòu)的意思:指肮脏的东西或不洁的事物。
坚固(jiān gù)的意思:形容坚固、稳定,像磐石一样不可动摇。
金容(jīn róng)的意思:形容人的容貌美丽、光彩照人。
净土(jìng tǔ)的意思:指纯净无尘的土地,也指心灵纯净的境地。
开悟(kāi wù)的意思:指人通过悟道、领悟真理或解决疑惑而得到心灵的启迪和提升。
苦海(kǔ hǎi)的意思:指人生处境困苦、痛苦的境地。
利锋(lì fēng)的意思:锋利的刀刃,比喻能力出众或有竞争力。
炉冶(lú yě)的意思:炉冶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炉指的是冶炼金属的炉子,冶指的是冶炼金属。炉冶的基本含义是指冶炼金属的过程。
七支(qī zhī)的意思:指七个人或物,表示数量为七。
虔诚(qián chéng)的意思:指对宗教信仰、道德规范或某种信念极其忠诚、真挚。
轻重(qīng zhòng)的意思:轻视和重视。形容对待事物或人的态度和程度不同。
三业(sān yè)的意思:指农业、工业、商业三个主要产业。
五分(wǔ fēn)的意思:形容非常聪明、机智。
无明(wú míng)的意思:无明是佛教用语,意为无明状况或无知状态。
相逢(xiāng féng)的意思:指两个人在某个地方、某个时间相遇。
心胸(xīn xiōng)的意思:指一个人的胸怀、心境和气度。
养生(yǎng shēng)的意思:指保养身体,延年益寿的方法和理论。
远念(yuǎn niàn)的意思:远离纷扰,专注思考。
-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道世所作的《颂六十二首》中的第五十八首,主题围绕着佛教修行与戒律的重要性。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展现了对佛法深入理解与实践的追求。
首句“大慈振法鼓,开悟无明聋”以“法鼓”象征佛法的传播,通过这种“鼓”的振响,唤醒人们内心的“无明”,即无知或迷惑的状态,使之得以觉悟。接着,“炉冶心秽垢,防非如利锋”形象地描述了通过内心的净化过程,如同在炉火中熔炼杂质,去除心灵上的污垢,同时强调了对错误行为的警惕,如同使用锐利的刀锋一样精准。
“护鹅不惜命,守草养生同”通过动物保护的例子,强调了慈悲之心,即使为了保护生命而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也如同守护草木一样,关注生命的生长与健康。这反映了佛教中对生命平等和慈悲为怀的理念。
“五篇遮轻重,七聚荡心胸”则涉及佛教中的经典和教义,通过阅读和理解这些教义,来指导和净化内心,消除内心的杂念和烦恼。
“晨朝宣宝偈,夕夜虔诚恭”描绘了修行者每日的日常,无论是清晨还是夜晚,都在虔诚地诵读佛经,以此作为修行的一部分,体现了佛教中对日常生活的修行态度。
“近求出苦海,远念法身踪”表达了修行者追求解脱,摆脱苦难的愿望,同时也关注着佛法的根源和本质,即法身,即佛性。
“七支净三业,五分满金容”进一步阐述了佛教中的戒律和修行方法,通过“七支”(即七种善行)来清净身、口、意三业,达到内心的纯净。同时,通过“五分”(即五种布施)来积累功德,使内心充满光明和喜悦。
最后,“各愿坚固戒,净土得相逢”表达了每个修行者都希望坚定地遵循戒律,最终在极乐世界相遇,共同实现解脱和成佛的目标。
整首诗通过一系列生动的比喻和象征,深刻地揭示了佛教修行的核心理念和实践方法,展现了对佛法的虔诚追求和对内心净化的不懈努力。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 诗词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