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得已(de yǐ)的意思:得到已经足够,不再追求更多。
多时(duō shí)的意思:指时间长久、时光流转。
恩信(ēn xìn)的意思:指恩情和信任。
方流(fāng liú)的意思:指事物的流动方向或走向。
非得(fēi děi)的意思:非得表示坚决、必须,表示某种情况或条件下不可避免或不可缺少。
风雷(fēng léi)的意思:风雷指的是风和雷,用来形容声势浩大、威力惊人的景象或行动。
干羽(gàn yǔ)的意思:指人们对某个人或事物的评价或批评。
格苗(gé miáo)的意思:形容人的言行举止刚正不阿,坚持正义。
既往(jì wǎng)的意思:过去的事情或经历
见风(jiàn fēng)的意思:形容人善于观察,能够灵活应对变化的情况。
雷起(léi qǐ)的意思:指形势突然变得紧张或危险。
六月(liù yuè)的意思:形容天气异常寒冷,与季节不符。
庆云(qìng yún)的意思:庆祝喜事,欢天喜地。
一方(yī fāng)的意思:一方指一个地区或一个人。
有司(yǒu sī)的意思:指有权势的人或机构,特指官方机构。
玉石(yù shí)的意思:比喻宝贵的东西或人才。
云霓(yún ní)的意思:形容云彩缭绕、绚丽多彩的景象。
战旗(zhàn qí)的意思:指战争中指挥作战的旗帜,也比喻鼓舞士气,引领人们奋勇前进的力量。
徂征(cú zhēng)的意思:指远征、出征,通常用来形容军队出发征战的场景。
-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王守仁所作的《破断藤峡》。诗中描绘了对少数民族地区进行军事行动的场景,表达了对平定叛乱、恢复秩序的决心与感慨。
首句“绕看干羽格苗夷”,形象地描述了军队在行进途中观察地形,准备对苗族部落进行军事行动的情景。“干羽”象征着古代的武器和军乐,此处暗指军队的装备与气势。接着,“忽见风雷起战旗”一句,生动地展现了战争即将爆发的紧张氛围,战旗如同风雷般突然升起,预示着激烈的战斗即将开始。
“六月徂征非得已,一方流毒已多时”两句,揭示了这次军事行动的原因。六月时节,军队不得不远征,因为苗族地区长期受到叛乱的影响,已经造成了严重的社会问题和动荡。这两句表达了对叛乱持续时间之长的无奈和对平定叛乱的迫切需求。
“迁宾玉石分须早,聊庆云霓怨莫迟”则进一步阐述了行动的紧迫性和重要性。迁徙俘虏、区分敌我、安抚民众等事务需要尽早完成,以避免更多无辜者受到伤害。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平定叛乱后能够带来和平与安宁的期待。
最后,“嗟尔有司惩既往,好将恩信抚遗黎”两句是对执行任务官员的告诫和期望。希望他们能从过去的错误中吸取教训,以仁慈和信誉对待被征服的人民,使他们能够得到妥善的安置和治理,重建和谐的社会秩序。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反映了明代军事行动的特点,还蕴含了诗人对平定叛乱、恢复社会秩序的深切愿望,以及对执行任务官员的道德要求和期望。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欧阳威德政碑铭
赫赫宗陈,桓桓鼎臣。千乘建学,五与攸因。
盛德斯选,公门日新。崇高惟岳,贶甫生申。
去衡移广,迁征自镇。悠悠铜略,藐藐金邻。
莫远非督,无恩不宾。三江靡浪,五岭奚尘。
式歌式舞,仁哉至仁。公其飨福,于万斯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