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重 九 日 至 云 号 宋 /王 洋 梯 山 七 千 丈 ,接 迹 上 清 虚 。钟 杂 钧 天 奏 ,僧 参 梵 帝 居 。摄 衣 鹏 展 背 ,洒 墨 雁 添 书 。今 日 登 高 眼 ,平 生 总 不 如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不如(bù rú)的意思:不如表示不如何,不及,不如何好。
登高(dēng gāo)的意思:指登上高山或高楼,比喻达到较高的位置或境地。
帝居(dì jū)的意思:帝王的居所,指皇帝的宫殿。
梵帝(fàn dì)的意思:指尊贵、高尚的君王或统治者。
高眼(gāo yǎn)的意思:对某人或某事物看得很高,给予很高的评价和期望。
接迹(jiē jì)的意思:接触痕迹,寻找线索
今日(jīn rì)的意思:今天;现在
钧天(jūn tiān)的意思:形容声音洪亮、威力极大。
平生(píng shēng)的意思:指一个人一生的时间。
千丈(qiān zhàng)的意思:形容非常高或非常深。
洒墨(sǎ mò)的意思:指用笔在纸上随意挥洒墨汁,比喻书法或绘画的技艺高超。
上清(shàng qīng)的意思:指清澈明亮,没有杂质的状态或场所。
摄衣(shè yī)的意思:摄取衣物。
梯山(tī shān)的意思:梯山是指山势连绵起伏,像梯子一样排列。
钧天奏(jūn tiān zòu)的意思:形容音乐或乐曲的声音高亢壮丽,如天籁之音。
- 注释
- 梯山:形容山势陡峭。
清虚:指仙境或高远的天空。
钧天:古代神话中天的中心,代指天宫。
梵帝居:指佛教中的佛国或寺庙。
摄衣:提起衣角。
鹏展背:比喻人的志向宏大。
洒墨:挥洒墨水。
添书:在纸上增添文字。
登高眼:登高望远。
总不如:永远比不上。
- 翻译
- 阶梯般的山峰高达七千丈,直通那神仙居住的清虚世界。
钟声混杂着天宫的乐章,僧人在此参悟佛祖的居所。
提起衣袍,如大鹏展翅,挥毫泼墨,如鸿雁添写经书。
今日我登上高峰,视野开阔,却发现一生的景色都比不上此刻。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雄伟的山水画面,表达了诗人登高望远时的心境和感慨。"梯山七千丈,接迹上清虚"一句,以壮丽的笔触勾勒出层峦叠嶂、气势磅礴的山峰,它们直插云霄,与天相接,显示了诗人对高远境界的向往和追求。"钟杂钧天奏,僧参梵帝居"则描绘了一种超脱尘世的宗教生活,钟声与天籁交响,表明这里是佛法修持之地,僧人在此参悟佛理,与梵天交流。
"摄衣鹏展背,洒墨雁添书"两句中,“摄衣”指诗人准备登山的行为,“鹏展背”则形象地描绘了大鹏展翅之势,显示出诗人胸怀壮志,欲高飞远;“洒墨雁添书”则是对诗人写作时情景的描绘,用洒墨和雁来比喻文字的生动与笔力的雄浑。
最后两句"今日登高眼,平生总不如"表达了诗人在今天攀登至此后,对于往昔所见所感的一种超然和不满足。诗人似乎在说,只有今天站在这样一处高处所得的视野和心境,才是平生所未曾有的体验。
整首诗通过对山川、宗教修行、写作以及个人情感的描绘,展现了诗人的个性与审美取向,同时也传递出一种超越凡尘,追求精神高峰的主题。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和颖川曹监军
别离情绪两难任,消遗唯应有醉吟。
冉冉光阴玄鬓改,勤勤书札旧情深。
凉宵梦寐清淮月,永日徘徊玉树阴。
野鹤乘轩无所用,角巾何日返中林。
邺都行在刁和秘书见寄
征袍结束从宸游,边上尘清见戍楼。
柏殿赋诗知是幸,茂陵多病自堪愁。
清漳幽咽长流恨,铜雀荒凉几换秋。
深羡高眠全道气,姓名应已在丹丘。
和司门郎中陈彦
衡门寂寂逢迎少,不见仙郎向五旬。
莫问龙山前日事,菊花开却为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