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后入江境,豺虎深榛喧。
尽烛客乃已,退就屋西垣。
哀歌(āi gē)的意思:形容悲伤哀怨的歌声或歌曲。
兵火(bīng huǒ)的意思:指战争的火焰,也指战火、兵戈之间的战争状态。
不待(bù dài)的意思:不等待,不耐烦
豺虎(chái hǔ)的意思:形容凶猛残暴的人或事物。
柴门(zhài mén)的意思:指贫苦人家的门户。比喻贫困、卑微的家庭。
穿屋(chuān wū)的意思:指某人或某物穿过屋子,形容人或物穿行迅速。
床架(chuáng jià)的意思:指床上的架子,比喻虚构的事物或理论。
共话(gòng huà)的意思:共同交流、共同谈论
皓月(hào yuè)的意思:明亮的月光,指明亮的月亮或月光洒满的夜晚。也用来形容光明、纯洁、明亮的事物。
好客(hào kè)的意思:指待客热情周到,乐于接待他人。
壶飧(hú sūn)的意思:指饮食,尤指简单的饭食。
黄昏(huáng hūn)的意思:指太阳下山后,天色暗淡,天黑之前的时段,也用来比喻事物的末期或衰退阶段。
火事(huǒ shì)的意思:火灾、火情
鸡栖(jī qī)的意思:比喻依附在别人身上,没有自己的主见和能力。
藜床(lí chuáng)的意思:指非常简陋的床铺或住所。
流黄(liú huáng)的意思:形容大量的黄沙流动,比喻人世间的繁华景象短暂而虚幻。
茅茨(máo cí)的意思:茅茨是一个形容词,表示住所简陋、破旧不堪。
驱车(qū chē)的意思:指乘车前往某地。
曙光(shǔ guāng)的意思:指黎明时分的第一缕阳光,也比喻事物发生变化的前兆。
田舍(tián shè)的意思:指山野间的农舍,比喻贫穷、简朴的生活环境。
西垣(xī yuán)的意思:指地位高、权势大的人所居住的宅院。
星河(xīng hé)的意思:形容星星点点,繁多众多。
野老(yě lǎo)的意思:指智慧、经验丰富的老人。
依依(yī yī)的意思:形容依恋不舍,情意绵绵。
鱼梁(yú liáng)的意思:指人才济济,人杰地灵的地方。
竹根(zhú gēn)的意思:指事物根基坚固,不易动摇。
这首诗描绘了战乱之后,诗人进入江境所见的一幅宁静而凄凉的画面。诗中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同时也透露出战乱给乡村带来的破坏与不安。
首句“乱后入江境,豺虎深榛喧”,开篇即点明背景,战乱之后,诗人踏入江边的荒野,豺狼虎豹在密林中嚎叫,一片混乱与恐怖。这既是对当时社会动荡的写照,也暗示了诗人的内心感受。
接着,“爱此田舍静,清流黄叶村”两句,诗人的情感由悲转喜,他喜爱这片战后依然保持宁静的田园风光,清溪潺潺,黄叶飘落的小村庄,给人一种超脱世俗的宁静感。
“茅茨隐疏柳,依依蔽柴门”描绘了一幅典型的乡村景象,茅草屋掩映在稀疏的柳树间,柴门紧闭,给人一种温馨而又略带孤独的感觉。
“野老能好客,呼儿具壶飧”表现了淳朴的村民热情好客的一面,他们邀请诗人进屋,准备酒食招待,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温情。
“共话兵火事,张灯一宵言”则揭示了夜晚的对话,村民们与诗人共同谈论着战争带来的苦难,点亮灯火,彻夜长谈,情感深厚。
“尽烛客乃已,退就屋西垣”描述了谈话直至烛光燃尽,客人方才离去,随后诗人独自退到屋西的墙壁旁,继续思考或沉思。
“鸡栖于其下,藜床架竹根”描绘了清晨的景象,鸡在床下栖息,简陋的床铺由竹根支撑,生活虽简朴却充满生机。
“皓月穿屋角,星河正黄昏”是夜晚的景色,皓月从屋角穿入,星空璀璨,黄昏时分,自然之美与时间的流逝交织在一起。
“露寒鱼梁起,哀歌怆客魂”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感慨,露水寒冷,仿佛鱼梁在心中升起,哀歌回荡,触动了旅人的灵魂。
最后,“不待曙光发,驱车出北原”意味着诗人并未等到天亮,便驾车离开,返回北原,结束了一晚上的旅程。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战乱后乡村的景象,既有对自然美的赞叹,也有对人性温暖的描绘,同时蕴含着对战争的反思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