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不信(bù xìn)的意思:不相信、怀疑
忉利(dāo lì)的意思:形容人或事物的形象、容貌丑陋不堪。
七魄(qī pò)的意思:指人的精神力量或活力。
散花(sàn huā)的意思:指分发物品、散发福利等,使人们得到好处或受益。也用来形容表演者在观众面前展示自己的才华或技能。
世尊(shì zūn)的意思:世尊是佛教用来尊称释迦牟尼佛的称呼,意为世界尊贵的存在。
同学(tóng xué)的意思:同班同学、同年同学
惘然(wǎng rán)的意思:形容心情失落、迷茫或困惑。
重泉(zhòng quán)的意思:指重要的泉水,比喻重要的人或事物。
尊前(zūn qián)的意思:在尊贵的人面前,表示恭敬和敬仰。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女子在面对挚爱之人离世时的悲痛与信仰的挣扎。诗人以细腻的情感和深刻的哲思,展现了生死、信仰与情感之间的复杂关系。
首句“初将七魄试重泉”,开篇即以“七魄”这一道教概念引入,暗示了主人公即将面对生死的考验。七魄,指的是人的精神与肉体的七个部分,此处象征着生命的全部。通过“试重泉”,诗人巧妙地将生死的界限比作深邃的泉水,预示着主人公将要经历一次灵魂的洗礼。
次句“同学群姑尽惘然”,描述了主人公周围的人们对死亡的茫然与不解。这里的“同学群姑”泛指与主人公关系密切的朋友们,他们或许无法理解或接受死亡的事实,表现出人类面对生命终结时的普遍困惑与悲伤。
第三句“不信已生忉利界”,表达了主人公内心的挣扎与矛盾。在佛教中,忉利天是诸天之王释提桓因所居之处,被认为是人死后灵魂暂时停留的地方。这句话意味着主人公虽然身处佛教的教义之中,但内心却难以完全相信死亡后的世界,表现了信仰与现实之间的冲突。
最后一句“散花先到世尊前”,则展现了主人公最终的选择与决心。她选择以佛教的方式悼念逝去的爱人,通过“散花”的仪式表达对逝者的敬意与怀念,同时也向佛陀祈求安慰与解脱。这一行为不仅体现了对佛教信仰的尊重,也展示了面对生死时的坚韧与超脱。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人在面对生死、信仰与情感交织的复杂情境下,内心的挣扎、疑惑以及最终的抉择与超越。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