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步骑(bù qí)的意思:步行和骑马,形容出行方式多样。
不离(bù lí)的意思:不分离、不离开
宠辱(chǒng rǔ)的意思:指受到宠爱或受到侮辱的经历或遭遇。
处人(chǔ rén)的意思:处人指的是能够与人相处、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
春秋(chūn qiū)的意思:指时间的流逝、岁月的更迭。
当处(dāng chǔ)的意思:处事应对、处理事务。
地一(dì yī)的意思:地位排在第一,居首位
蜉蝣(fú yóu)的意思:蜉蝣是指一种生命短暂的昆虫,比喻人的一生的时间极其有限。
高名(gāo míng)的意思:名声很高,声誉卓著。
个中(gè zhōng)的意思:指事物中的一部分或其中的一种情况。
公案(gōng àn)的意思:公案指的是官府办案的案件。在现代用法中,公案泛指一切案件,特别是引起公众关注的重大案件。
何似(hé sì)的意思:表示与之相比或相似的事物相差很远,形容差距非常大。
厚利(hòu lì)的意思:指利益丰厚,回报丰富。
会得(huì de)的意思:指能够领会、理解某种道理、道理的人。
袈裟(jiā shā)的意思:指佛教僧人穿的衣服,也用来比喻假装虔诚或伪装自己。
惊飙(jīng biāo)的意思:形容风势猛烈,强劲如飙风。
净土(jìng tǔ)的意思:指纯净无尘的土地,也指心灵纯净的境地。
九州(jiǔ zhōu)的意思:指古代中国的九个行政区域,也泛指全国。
空手(kōng shǒu)的意思:空手指没有拿着东西的手,比喻没有准备、没有凭借或没有成果。
浪说(làng shuō)的意思:形容说话轻率、不负责任,没有根据或依据。
前人(qián rén)的意思:前人努力奋斗,后人享受成果。比喻前人的努力为后人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人公(rén gōng)的意思:指人物中的主要角色或主角。
试问(shì wèn)的意思:用于引出问题或者表示询问的措辞
四海(sì hǎi)的意思:指整个世界、广阔的天地。也表示四面八方、各个地方。
飕飗(sōu liú)的意思:形容风声呼啸,也用来比喻声势浩大、气势磅礴。
天地(tiān dì)的意思:
◎ 天地 tiāndì
(1) [heaven and earth;universe;world]∶天和地。指自然界和社会
天地山川。——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天地之闻。——清· 黄宗羲《原君》
天地之大
震动天地。——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2) [scope of operation;field of activity]∶比喻人们活动的范围
(3) [nature;be tween Heaven and earth] 指天地之间,自然界
天地之精也。——《吕氏春秋·慎行论》
天地百法乎。——清· 洪亮吉《治平篇》又
天地调剂之法也。
天地不能生人。
天地之所以养人也。吾道(wú dào)的意思:指自己的道理、原则、信仰等。也表示坚持自己的主张,不受他人影响。
阎浮(yán fú)的意思:阎浮是佛教中的一个名词,指地狱的一种。成语“阎浮”引申为形容非常黑暗恶劣的环境或处境。
云聚(yún jù)的意思:云彩聚集,形容人们聚集在一起。
中语(zhōng yǔ)的意思:指言辞中的核心意义,也可以理解为语言的主题或中心思想。
九州四海(jiǔ zhōu sì hǎi)的意思:指整个中国大陆的广袤地域。
- 翻译
- 破旧的房子中我穿着破衣,强风吹过带来刺骨的寒冷。
我的存在并未离开人们视线,就像彗星划过蓝天一样短暂。
弹指之间,世间万物如浮云般聚散,说来像云聚集,离去如风消散。
别把我当作僧侣的袈裟看待,我的道路更接近老庄的逍遥。
生死荣辱我都看淡,历史长河中的功名利禄如同微小的昆虫。
闲谈前人的故事,比起空手握锄,不如步行牵牛更有深意。
领悟了这其中的道理,真正的净土就在人间。
- 注释
- 败屋:破旧的房子。
破衲:破烂的衣服。
惊飙:猛烈的风。
操彗:比喻短暂而显眼的存在。
蓝游:在蓝天中游动。
九州四海:泛指天下。
浪说:随意说说。
阎浮:人间,佛教中指有情众生所居之处。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王之道创作的《水调歌头(其五)用王冲之韵赠僧定渊》。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象和佛教修行生活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超脱世俗、追求精神境界的向往。
"败屋拥破衲,惊飙漫飕飗"两句形象地描绘了一幅荒凉的山林景象,其中“败屋”和“破衲”传达出一份萧瑟与孤寂,而“惊飙漫飕飗”则是对风声的生动刻画,营造出一种自然界的粗犷氛围。
"不离当处人见,操彗上蓝游"表明诗人对于佛教僧侣那种不随波逐流、专注于自己的修行生活的赞赏。这里“不离”暗示了一种超脱世俗的心态,而“操彗上蓝游”则是对僧侣在精神世界中自由漫步的一种美好描述。
"弹指九州四海,浪说其来云聚,其去等风休"这几句诗通过弹指之间能够涵盖广阔空间的意象,表达了对于佛法无边和心灵自由奔走的赞叹。这里“九州四海”代表了广大无垠,“其来云聚”和“其去等风休”则是对自然界变化与佛法修行相契合的一种诗意表达。
"莫作袈裟看,吾道惯聃丘。齐死生,同宠辱,泯春秋"这几句诗进一步强调了对于超脱世俗、追求心灵自由的主张。“莫作袈裟看”是对外在形式的警示,“吾道惯聃丘”则表明自己已经习惯于这种精神修行之路。而“齐死生,同宠辱,泯春秋”则是在强调生与死、尊贵与屈辱以及四季更迭对于心灵修行者而言是平等的。
"高名厚利,眇若天地一蜉蝣。闲举前人公案,试问把锄空手,何似步骑牛。会得个中语,净土在阎浮"这几句诗则是在反思世间的名利与佛教中的“空”概念。“高名厚利”是对世俗功名利禄的批评,而“眇若天地一蜉蝣”则是用一个微小的比喻来表达这种批评。接着,“闲举前人公案,试问把锄空手”是诗人在提及佛教中的修行故事,并以此自省。而最后“何似步骑牛。会得个中语,净土在阎浮”则是在探讨如何通过佛法的修行达到心灵的净化与超脱。
综上所述,这首诗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象和佛教僧侣的生活,更深层次地表达了对于精神自由、超越世俗的追求。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同曾景建金陵登览
兴废从谁问,云烟过眼空。
吁嗟六朝事,想像半山翁。
百景饶君咏,三杯许我同。
登临无限意,多在夕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