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微沙不草,物竭市无人。
土关讥逸盗,囤粟禁强民。
这首诗描绘了汶上县在特定时期的社会状况与治理挑战。首句“春微沙不草”,以春天微弱的气候反衬出土地的贫瘠,暗示生长条件的恶劣。接着“物竭市无人”进一步描绘出物资匮乏、市场萧条的景象,反映出经济活动的停滞。
“游食兵难练,荒书县屡陈”两句,揭示了社会动荡不安,兵役难以有效组织,同时,荒废的书籍频繁呈报,可能意味着教育和文化事业的衰败。这不仅影响了军事训练,也反映了社会整体的不稳定和知识传承的中断。
“土关讥逸盗,囤粟禁强民”则点明了地方治安问题。土关设防,却仍有人讥讽于逸盗的存在,表明盗贼横行,法律执行不力。囤积粮食以限制强民,可能是为了解决饥荒问题,但同时也反映出社会矛盾的尖锐。
最后,“谁善操刀割,能教治一新”表达了对有能力改革者的需求和期待。这句话意味着当前的治理模式无法解决根本问题,需要一位能够果断行动、有效治理的领导者来改变现状。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场景描绘和深刻的社会寓意,展现了清代汶上县面临的多重困境,以及人们对改善社会状况的强烈愿望。
石头城南五马渡,一马成龙上天去。
晋家天子再御朝,洛阳胡骑空无数。
当时枉道马与王,高官饱食丰豺狼。
车前已赐兰斑物,江上空馀剑戟场。
日光射天惊贼垒,封豖长蛇梦中起。
仓皇只欲玩遗鞭,谁信龙媒已千里。
黄须有智人岂知,不料将军未死时。
着新脱故真是贼,白犬下齧天应迟。
谁道晋朝公与相,不及金谷园中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