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敲驴背吟常苦,夕写蝇头帙已残。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不是(bú shì)的意思:表示否定、不属实或不符合实际
长安(cháng ān)的意思:指安定、稳定的局面或地方
词赋(cí fù)的意思:指用优美的辞章写诗或作文。
弟子(dì zǐ)的意思:弟子指的是学生、徒弟,特指拜师学艺的人。
国门(guó mén)的意思:指国家的边境或国界。
老儒(lǎo rú)的意思:指年纪大、学问渊博的儒家学者。
品藻(pǐn zǎo)的意思:指审慎挑选,选择高尚优良的事物或品质。
铅椠(qiān qiàn)的意思:指心地狭隘、刻薄小气。
青眼(qīng yǎn)的意思:对某人或某事物看重、重视。
儒官(rú guān)的意思:指学识渊博、道德高尚的官员或学者。
蝇头(yíng tóu)的意思:形容事物微小,微不足道。
玉堂(yù táng)的意思:指高贵、尊贵的地方或场所。
皂袍(zào páo)的意思:指官员或权贵身上的黑色衣袍,比喻权势。
诸弟(zhū dì)的意思:指兄弟们,表示兄弟之间的亲密关系。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在明代的文人李之世,他身处繁华的长安,怀抱琴瑟,却未曾轻易弹奏,仿佛在等待着什么重要的时机或人物。诗中流露出他对学问和文学的执着追求,以及对自身身份和地位的谦逊态度。
首联“清时词赋满长安,抱瑟逢人未忍弹”点明了时代背景与诗人的心态。在清明的时代背景下,才华横溢的词赋充斥于长安城中,而诗人却怀抱着琴瑟,面对众人却迟迟不愿弹奏,这既表现了他对艺术的严谨态度,也暗示了他内心深处的某种期待或犹豫。
颔联“铅椠尚惭诸弟子,皂袍先作老儒官”进一步揭示了诗人的自我反省与谦卑。他自认在学问和文学上的成就还不及自己的弟子,同时以“老儒官”的身份自嘲,显示了他对传统教育和学术传承的尊重,以及对自己年龄增长和角色转变的感慨。
颈联“朝敲驴背吟常苦,夕写蝇头帙已残”则通过具体的日常生活场景,展现了诗人的创作状态。清晨时分,他骑着驴子,吟诵诗文,常常感到痛苦与挣扎;傍晚时分,他在灯下抄写书籍,直到卷轴残破。这两句生动地刻画了诗人勤奋不息、追求卓越的精神面貌。
尾联“不是玉堂经品藻,有谁青眼国门看”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作品能否得到公正评价的忧虑。他认为如果不是在朝廷这样的高雅场所被品评,恐怕很少有人能真正欣赏和理解他的作品。这既是对当时社会文化环境的一种反思,也是对自己作品价值的一种自信与期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明代文人在追求艺术与学问道路上的执着与谦逊,以及对社会评价的敏感与期待,具有深刻的人文关怀和时代特色。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