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里东楼月,偏能照列卿。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边虏(biān lǔ)的意思:指边境上的敌人,也泛指邻国的敌人。
何处(hé chǔ)的意思:指不确定的地方或未知的位置。
列卿(liè qīng)的意思:列卿是一个古代汉语词语,指的是列举各种聪明才智的人。
幕下(mù xià)的意思:指舞台幕布下面,比喻幕后、背后的事物或人物。
殊俗(shū sú)的意思:指与常规、传统习俗不同的行为或风格。
俗语(sú yǔ)的意思:普遍流传的语言或说法
无事(wú shì)的意思:没有事情发生,平静无事
西边(xī biān)的意思:指向西方,也可以表示远离或背离。
下人(xià rén)的意思:指低下的身份、地位或职位。
异方(yì fāng)的意思:
(1).不同的方法和途径。《楚辞·天问》:“何圣人之一德,卒其异方: 梅伯 受醢, 箕子 详狂?” 游国恩 纂义引 周拱辰 曰:“一切直数諫,不避葅醢;一不瞽不聋,託之佯狂。迹似异方,而忠国爱主之心则一也。”
(2).指异域;异国。旧题 汉 李陵 《答苏武书》:“异方之乐,祗令人悲。”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蜀无兔鸽》:“异方禽兽,象出 南越 ,駞出北极,今皆育于中国,然不如本土之宜也。” 宋 曾巩 《厚卿子中使高丽》诗:“并使时推出众才,异方迎拜六城开。”
(3).指他乡;外地。 唐 杜甫 《陪郑公秋晚北池临眺》诗:“异方初艷菊,故里亦高桐。”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台省·行酖》:“盖食物初炽,入银器必变黝色,而按臣以法官孑身居异方……每疑下人进酖。”
(4).不同地方。 三国 魏 曹植 失题诗:“弃我交颈欢,离别各异方。” 唐 杜甫 《遣兴》诗之一:“我今日夜忧,诸弟各异方。”
(5).特别的药方。 清 龚自珍 《以奇异金石文字拓本十九种寄秦编修扬州而媵以诗》:“异人延年无异方,能使寸田生异香。”杂异(zá yì)的意思:形容事物混杂、各种不同的样子或性质。
专征(zhuān zhēng)的意思:指某一事物或现象具有特定的特征或特点。
- 注释
- 西边:西部地区,指边境。
虏:敌人,此处指外族侵略者。
平:平定,消灭。
专征:专门的军事征伐行动。
幕下:指将军或统帅的营帐内。
人无事:指没有紧急的战事或任务。
军中:军队内部。
政已成:政治管理已经完善或稳定。
座参:座中掺杂,指宴会上。
殊俗语:不同民族或地方的方言。
乐杂:音乐混合。
异方声:来自异国他乡的曲调。
醉里:酒醉的时候。
东楼:泛指宴会所在的高楼。
月:月亮,这里象征时间或景象。
偏能:偏偏能够,有反讽意味。
照列卿:照亮在座的高级官员,列卿指多位高官。
- 翻译
- 西部敌寇已被平定,哪里还需要专门出征。
帐幕下的将士无事可做,军中的政令已经完善。
宴席上混杂着各种方言,音乐中夹杂着异域之声。
酒醉时东楼上的明月,偏偏能照亮在列的高官。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边塞将领的宴会景象,诗人通过对当时环境和氛围的细腻描写,展现了军中生活的独特风情。
"西边虏尽平,何处更专征。" 这两句开篇便设定了边塞安宁的背景,"虏"指的是北方的少数民族,而"尽平"则意味着战争已经结束,无需再进行征战。这两句传达了一种和平与稳定的氛围。
"幕下人无事,军中政已成。" "幕下"通常指的是将领的大帐或军营,而"人无事"表明在这种特殊环境下,人们已经没有了紧迫的任务需要完成。"军中政已成"则强调了军队内部秩序井然,一切都在掌控之中。
"座参殊俗语,乐杂异方声。" 这两句描写宴会上的语言交流和音乐演奏,"座参"指的是聚集的宾客,而"殊俗语"则表明来自不同地区的人们使用着不同的语言。"乐杂异方声"则展示了多种多样的音乐声音,这些声音汇聚在一起,形成了一幅多元文化共存的图景。
"醉里东楼月,偏能照列卿。" 最后两句通过对月亮的描写,增添了一丝温馨与浪漫之情。"醉里东楼月"形象地传达了宴会上人们在月光下的悠闲和愉悦,而"偏能照列卿"则可能是诗人对特定对象的深情凝视,表达了一种特殊的情感联结。
整首诗通过对边塞生活的描绘,不仅展现了军中宴会的盛况,更蕴含着对和平、秩序与多元文化共存的赞美。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郡斋平望江山
水路东连楚,人烟北接巴。
山光围一郡,江月照千家。
庭树纯栽橘,园畦半种茶。
梦魂知忆处,无夜不京华。
江城夜泊寄所思
客程殊未极,舣棹泊回塘。
水宿知寒早,愁眠觉夜长。
远钟和暗杵,曙月照晴霜。
此夕相思意,摇摇不暂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