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5月02日(农历四月初五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五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秧畴》
《秧畴》全文
宋 / 杨万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田底泥中迹尚深,折花和叶插畦心。

晚秧初撚金狨线,先种输它绿玉针。

云垄雾畴俱水响,丝风毛雨政春阴

莫听布谷相煎急,且为提壶强满斟。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yāngchóu
sòng / yángwàn

tiánzhōngshàngshēnzhéhuāchāxīn

wǎnyāngchūniǎnjīnróng线xiànxiānzhǒngshū绿zhēn

yúnlǒngchóushuǐxiǎngfēngmáozhèngchūnyīn

tīngxiāngjiānqiěwèiqiángmǎnzhēn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布谷(bù gǔ)的意思:形容人说话声音高亢激昂,如同布谷鸟鸣叫。

春阴(chūn yīn)的意思:指春天阴沉、多云的天气。

风毛(fēng máo)的意思:形容人或物体轻盈、灵活。

和叶(hé yè)的意思:和谐友好的关系

金狨(jīn róng)的意思:形容人的品德高尚、行为正直。

毛雨(máo yǔ)的意思:指细小轻柔的雨,形容雨水细密纷纷而下。

提壶(tí hú)的意思:提壶指的是古代官员出巡时,手持酒壶巡视百姓,了解民情。

相煎(xiāng jiān)的意思:指相互残害、相互厮杀。

注释
迹:痕迹。
畦心:田间的空隙或中央。
晚秧:晚季插种的秧苗。
绿玉针:比喻新插的秧苗颜色翠绿如玉。
云垄雾畴:云雾笼罩的田野。
丝风毛雨:形容细小的风雨。
布谷:鸟名,又名杜鹃,常在春季鸣叫。
提壶:古代盛酒器,此处指斟酒。
翻译
田底泥土中的痕迹还很深,折下花朵连同叶子插入田间。
傍晚时分,新插的秧苗像金狨线般细长,早于其他作物播种,仿佛绿玉针一般抢先生长。
云雾缭绕的田野都回荡着水声,微风吹过,细雨如丝,正是春天阴凉的时节。
别听布谷鸟催促得急切,暂且放下忧虑,为春耕倒满酒杯。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日农事的图景,诗人通过对田间细微之物的观察,展现了对自然和农业生活的深切感悟。

"田底泥中迹尚深,折花和叶插畦心。" 这两句写的是在湿润的田地上,脚印还未干燥,表明春天雨水丰沛;而诗人则是在田间劳作,将折下的花朵与树叶插在耕犁的犁沟中,这不仅是对自然之美的一种尊重,也反映了农人的勤勉与对土地的热爱。

"晚秧初撚金狨线,先种输它绿玉针。" 这两句描写的是春天播种的情景,晚秧指的是春季稍晚时节进行的农事活动;“金狨线”和“绿玉针”则是对农具的美化描述,传达了一种生机勃勃、希望满怀的情感。

"云垄雾畴俱水响,丝风毛雨政春阴。" 这两句通过对天气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自然变化的细腻观察和深刻理解。在这样的春日里,云、雾与水共同奏响大自然的交响乐,而轻柔的风和细小的雨滴则是春季阴霾天气的一部分。

"莫听布谷相煎急,且为提壶强满斟。" 这两句诗意在劝诫人们不要被外界的喧嚣干扰,而应该享受农耕生活的宁静和满足。在这里,“布谷”指的是田间小道,诗人希望人们不要急于听从世俗的纷争,而是要像提起酒壶一样,尽情地享受生命中简单而美好的时光。

这首诗通过对农事生活细节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和田园生活的热爱,以及对于平静、满足生活态度的追求。

作者介绍
杨万里

杨万里
朝代:宋   字:廷秀   号:诚斋   籍贯: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   生辰: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汉族江右民系,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大臣,著名文学家、爱国诗人,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南宋四大家”(又作“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
猜你喜欢

青玉峡

冰开瀑布落成溪,千丈飞丝马尾齐。

青玉峡中行不得,朝猿啼罢暮猿啼。

(0)

送袁休庵通政·其十

犀角先尝四月红,青黄相杂未冰融。

留君少住看全熟,夏至千林火齐同。

(0)

莲丝曲

莲丝长与柳丝长,歧路缠绵恨未央。

柳丝与郎系玉臂,莲丝与侬续断肠。

(0)

弄雏轩有赠·其一

日斜花始渡江来,一到云鬟花尽开。

博奕输卿花百串,将花结作素馨台。

(0)

望钟山·其二

日日江皋望紫烟,天风吹泪孝陵边。

六朝松柏知多少,苍翠人思乙酉前。

(0)

林下

林下逍遥甚,猿裘与鹿巾。

欲蠲霜露疾,多饮太和春。

(0)
诗词分类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诗人
韩滉 林藻 徐世隆 廖燕 袁郊 刘燕哥 薛元超 耶律履 何执中 王徽之 蔡世远 萧瑟瑟 韩鑅 任希古 马光祖 法藏 靳学颜 沈如筠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