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板鸣生死断,十声佛唱古今通。
《十可行十颂.粥饭》全文
- 鉴赏
这首诗由宋代僧人释清远所作,名为《十可行十颂·粥饭》。诗中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佛教修行中的重要观念。
首句“三下板鸣生死断”,以寺庙的钟声为引子,象征着修行者在佛法的引领下,斩断了生死轮回的束缚,达到了超越生死的状态。这里的“三下板鸣”可能指的是佛教仪式中的三次钟声,寓意着对生死的彻底觉悟与解脱。
次句“十声佛唱古今通”,通过十声佛号的唱诵,连接了过去、现在与未来,表达了佛法的普遍性和永恒性。这不仅是对佛祖教诲的传承,也是对众生普渡的承诺。
“开单展钵亲明取”,描述了修行者亲自去开取斋饭的过程,这一行为不仅体现了对生活的实践态度,也暗含了对佛法实践的重视。通过亲自获取食物,修行者在日常生活中实践佛法,体悟苦空之理。
最后一句“不可粗心昧苦空”,强调了修行者在日常生活中不能掉以轻心,要时刻铭记佛法中的苦空观念。苦空是佛教的核心概念之一,意味着世间一切皆是无常、痛苦且空无自性的。这句话提醒修行者在享受生活的同时,也不忘佛法的教诲,保持内心的清明与警醒。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小事,深刻地阐述了佛教修行的真谛,即在世俗生活中实践佛法,体悟生命的本质,最终达到心灵的解脱与觉醒。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