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假 面 铺 宋 /任 希 夷 圣 朝 久 变 文 身 俗 ,四 海 谁 非 革 面 人 。此 他 胡 为 名 未 改 ,犹 胜 酬 伪 必 言 真 。
- 翻译
- 在圣明的朝代早已改变了纹身的习俗,四海之内又有谁能不是改过自新的人。
这里为何地名依旧未改,却仍然胜过那些表面上应酬却言行不一的人。
- 注释
- 圣朝:指盛世或政治清明的时代。
文身俗:古代南方某些民族的习俗,身上刺花纹。
四海:泛指天下各地。
革面人:比喻改过自新的人。
胡为:何故,为什么。
名未改:地名未更改。
酬伪:应付虚假。
言真:言行真实。
- 鉴赏
这首诗语言简练而富有深意,通过对比和反问,表达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洞察和批判。"圣朝久变文身俗"一句,指出了在长期的君主统治下,人们的外表和习俗已经发生了变化,可能是出于适应环境或追求流行的需要。"四海谁非革面人"则进一步扩大了这种现象,暗示在广阔的国土范围内,大多数的人都戴上了假面具。
接下来的两句"此地胡为名未改,犹胜酬伪必言真"表达了一种对比和选择。诗人问道,为何在这个地方(可能是指心灵的角落或某个特定的场所)还保持着原有的名称没有改变?这与那些已经改变外貌和习俗的人相比,哪怕是在说谎,也更胜一筹,因为至少还有真实的言语。
诗人通过这样的对比,强调了真诚和真实价值的重要性。在当时可能存在的社会浮华、虚伪面前,诗人提倡保持真实自我,不随波逐流。这不仅是对个人品格的肯定,也是对整个社会风气的一种批判和呼吁。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过汀岭漫望志感
陟彼高岗望眼直,倚軨四顾山如织。
连空走野入苍冥,东赣西汀青未息。
秋风远逐游人来,朝朝吹入秋山侧。
崭溪崩壑相割劘,万木千林同黯塞。
玉露凋残梧桂枝,白云泛滥烟萝色。
惊心芳树半沉藏,刺眼荆榛方自得。
其中巉绝称隘岭,憭慄初登情孔亟。
嵚岑怪石向人倾,烦挐交丛横马臆。
櫹椮忽动百禽呼,寂寞寒蝉深且默。
低佪转倏欲淫颜,白日荒荒当午匿。
就中秀谷数青松,垂阴曲岫孤特特。
独怜托根官路傍,樵牧无知恣残贼。
斤斧馀痕成瘀伤,令我抚摩泪沾轼。
沉吟此地策疲驱,偃蹇诸峰斜照昃。
薄暮巃嵷山绪黑,山途未可长迷惑。
归去来些故山识,远山悲气孰终极。
《过汀岭漫望志感》【明·郭之奇】陟彼高岗望眼直,倚軨四顾山如织。连空走野入苍冥,东赣西汀青未息。秋风远逐游人来,朝朝吹入秋山侧。崭溪崩壑相割劘,万木千林同黯塞。玉露凋残梧桂枝,白云泛滥烟萝色。惊心芳树半沉藏,刺眼荆榛方自得。其中巉绝称隘岭,憭慄初登情孔亟。嵚岑怪石向人倾,烦挐交丛横马臆。櫹椮忽动百禽呼,寂寞寒蝉深且默。低佪转倏欲淫颜,白日荒荒当午匿。就中秀谷数青松,垂阴曲岫孤特特。独怜托根官路傍,樵牧无知恣残贼。斤斧馀痕成瘀伤,令我抚摩泪沾轼。沉吟此地策疲驱,偃蹇诸峰斜照昃。薄暮巃嵷山绪黑,山途未可长迷惑。归去来些故山识,远山悲气孰终极。
https://www.xiaoshiju.com/shici/57967c6f1d632640541.html
十一晚将至崇德阻雨不前
殷其雷,在山之侧,熌烁飞光来自北。
须臾野隘平山迷,淡月疏星不相克。
青林夹道两朦胧,捍索桅竿浑难识。
惟闻雨点起风狂,共惊帆驶一何亟。
舟人颠沛更传呼,疲稿弱缆争无力。
暂依坠岸棘芦丛,咫尺前行莫可得。
敲窗片片如欲入,蜡花引泪残光熄。
雨过犹馀飕飗声,一枕清凉随漏刻。
三归台
驱车晚过三归台,横山如带云如栽。
峛崺陵曲杂荒苔,阒寂碑文隐不釐。
高岗望望夕氲来,吊古悠然动徘徊。
当年图烈伊谁开,于今村落蔚麰麳。
区区齐地富强推,今古曷云难理财。
兴言神溯天下才,大夫已逝不复回。
犹忆堂阜曾为媒,得君行政何恢恢。
并肩召忽亦可哀,知我鲍叔安在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