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6日(农历三月十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三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梅菊同插砚滴》
《梅菊同插砚滴》全文
宋 / 杨万里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灰]韵

两枝残菊两枝梅,同入银罂玉醅

待得陶泓真个渴,二花酒熟与三杯。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méitóngchāyàn
sòng / yángwàn

liǎngzhīcánliǎngzhīméitóngyínyīngniàngpēi

dàitáohóngzhēnèrhuājiǔshúsānbēi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残菊(cán jú)的意思:指在秋天将至时,菊花开始凋谢,只剩下几片残败的花瓣。比喻残破的事物或残存的事物。

待得(dài de)的意思:等待得到;等得住

花酒(huā jiǔ)的意思:形容人生活奢侈、放荡,不务正业。

陶泓(táo hóng)的意思:形容人的才华出众,光彩照人。

银罂(yín yīng)的意思:指用银制成的酒器,比喻高贵珍贵的酒器。

玉醅(yù pēi)的意思:形容美酒醇香如玉。

真个(zhēn gè)的意思:整个、全部

翻译
两枝凋零的菊花和两枝梅花,一起放入银制的酒壶中,酝酿出美酒。
等到陶渊明真的感到口渴时,这两枝花酿成的酒已经足够他喝上三杯了。
注释
两枝:两株。
残菊:凋零的菊花。
梅:梅花。
银罂:银制的酒壶。
酿:酿造。
玉醅:美酒。
陶泓:指陶渊明,古代文人。
真个:确实,真正地。
渴:口渴。
熟:成熟,这里指酒酿好。
三杯:三杯酒。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诗人将残菊与梅花一并插入酒壶中,等待着陶渊明那样的隐逸之士来共享这杯用二花酿制而成的美酒。诗中的意境清新脱俗,体现了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以及对于高雅生活状态的向往。

"两枝残菊两枝梅" 这一句设定了整个画面的基调,菊花与梅花都是寂寞之物,但在这里它们并肩而立,共同参与到酿酒这一过程中。"同入银罂酿玉醅" 则描绘出一个精致的场景,银罐象征着高贵和纯净,而玉醅则是美酒的代名,这里的意象丰富,既有视觉上的享受,也有味觉上的期待。

"待得陶泓真个渴" 这一句中,诗人提及陶渊明,这位东晋的文学家和隐逸之士以其高洁的人格和对自然生活的向往而著称。这里的“渴”字,不仅是生理上的饮酒需要,更有精神上的共鸣和满足。

"二花酒熟与三杯" 最后一句则描绘出一种惬意的境界,二花酿成的美酒已经熟透,而诗人愿意与陶渊明这样的志同道合之士共同品酌这三杯美酒,这里的“三杯”可能并非实指,而是一种情感和精神上的满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生活的热爱以及对于高雅境界的追求。

作者介绍
杨万里

杨万里
朝代:宋   字:廷秀   号:诚斋   籍贯: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   生辰: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汉族江右民系,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大臣,著名文学家、爱国诗人,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南宋四大家”(又作“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
猜你喜欢

二月十九日同耕民间步东郊晚眺沙河·其一

雨多常禁足,及此出郊看。

风力暄犹劲,天容霁始宽。

波神青栎庙,田祖白茅坛。

讵学怀砖俗,班春话好官。

(0)

出都作

四库横陈足老饕,南鱼岂比北徐高。

座中客笑羊公鹤,帐底人窥魏武刀。

到处啖名如画饼,几番检韵失题糕。

翠光零落炎州冷,重为山鸡惜羽毛。

(0)

题寒江钓雪图·其二

尽日炊烟冷钓矶,暂移短棹未言归。

忽惊白鹭冲船起,恰映江天一色飞。

(0)

古风

寒近寒自早,山空月方迥。

爱此簿书稀,对月啜枯茗。

推卷起就枕,夜阑清梦醒。

四境胜地多,云壑洞幽暝。

野鹤唳一声,孤峰秀逾挺。

安得踏苍烟,直上盘崖顶。

自我出关来,无日不见山。

萦回数百里,往返疲且艰。

佳处固幽旷,道旁多粗顽。

树木望如赪,但觉山风寒。

今朝扫阴霾,夕阳忽来还。

龙门觌面迎,黛色若可餐。

乃知千蛾眉,惟在心所忺。

美恶固无常,志士发长叹。

(0)

秋晚道中

马足经秋踏雁沙,酒旗高处荫黄花。

孤村古渡行人远,老木寒烟落日斜。

失意风尘欺客袂,穷途诗句负年华。

关河自昔增惆怅,回首西风噪暮鸦。

(0)

高邮晚兴

稻凉吠蛤柳嘶蝉,最是江淮八月天。

三十六湖吟未尽,西风吹上打鱼船。

(0)
诗词分类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诗人
符曾 戴冠 冯道 蒋防 曹禾 陶翰 冯梦龙 查升 孙奇逢 陆羽 陆希声 刘邦 卢谌 顾允成 马怀素 刘三吾 李天馥 杨云翼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