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来犹防之,何故反见迓?
区区鼠且腐,岂足鹓雏嚇。
更莫嘲陈生,逃威入鸥榭。
狴犴(bì àn)的意思:形容严厉、严格的样子或态度。
不用(bù yòng)的意思:不需要、不必要
风俗(fēng sú)的意思:指一定地区或群体长期形成的社会习俗和风尚。
公论(gōng lùn)的意思:公开讨论问题,达成共识。
何故(hé gù)的意思:为什么,为何
僵仆(jiāng pū)的意思:指僵硬、不能动弹的人,比喻行动迟缓、无能为力的状态。
侥幸(jiǎo xìng)的意思:指运气好,碰巧得到不应有的好结果或避免不应有的坏结果。
科举(kē jǔ)的意思:科举是指古代中国的一种选拔官员的考试制度。
流行(liú xíng)的意思:指某种事物在一定范围内普遍受欢迎或具有影响力。
黔首(qián shǒu)的意思:指人民群众的首领或代表。
秋暑(qiū shǔ)的意思:秋天的炎热。
区区(qū qū)的意思:微小、不起眼的样子
肉食(ròu shi)的意思:指吃肉的人,泛指享受物质享受或富贵人家。
入鸥(rù ōu)的意思:指人们主动投身到某种事物中,不顾困难和危险。
陶公(táo gōng)的意思:指一个人的行为举止像陶瓷器一样光洁无瑕,无可挑剔。
天下(tiān xià)的意思:指整个世界、全国或全境。
未竟(wèi jìng)的意思:未完成的事情,尚未结束的事情
相枕(xiāng zhěn)的意思:共同枕着一个枕头,比喻夫妻恩爱、亲密无间。
枕藉(zhěn jiè)的意思:指以他人为支撑或依靠的境地或事物。
这首诗是清朝末年郑孝胥所作的《中秋苦热述事》,诗人以古人的观点引出对当时社会现象的批评。首句“古称愚黔首,亦曰毒天下”暗指百姓被误解为愚昧无知,甚至成为社会问题的根源。诗人认为,如果不再采取过去的极端手段,如科举制度,或许能改善风气。
接着,“陶公论未竟,已遭肉食骂”引用陶渊明的典故,暗示改革者的理想还未实现,就已受到权贵的指责。诗人批评当政者将人们推向投机取巧的道路,导致社会风气败坏。“瘟疫流行”和“秋暑酷热”描绘了当时的苦难环境,万人囚禁,死伤枕藉,而官府对此却未能妥善应对。
诗人讽刺那些腐败的官员,认为他们不足以让正直的人感到畏惧,同时警告不要嘲笑像陈生这样试图逃避权势的人,他们选择隐退以求自保。整首诗通过历史与现实的对比,表达了对社会不公和官场腐败的深深忧虑,以及对改革的期待。